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丰西西鄢敏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詹淑真郭思琦
静立窗前观云起,默坐桌边闻书香。10月底,广州天河区猎德街道的“猎德人家”图书馆“上新”了上千册图书,涵盖了红色经典、国学典籍、文学艺术、科普绘本、养生保健等领域,不仅有方便老人阅读的“大字本”,还有小朋友们喜欢的儿童百科全书等,吸引了许多社区居民入场。
这并非猎德居民独有的福利。在天河,这种“开在家门口”的图书馆已实现了全区21条街道全覆盖,加上与各方力量合作办分馆,至目前,天河区已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各馆均纳入全市图书通借通还体系,实行区域总分馆统一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图书统一配送,同时,数字服务覆盖全区,线上线下融合,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
把图书馆“开进”街道和城中村
10月27日,一场名为“书香车陂”的小型读书会在车陂街道图书馆举办。这是街道图书馆每月一次的读书会,自年10月开馆持续至今。活动现场,一位书友带来了精心创作的诗歌《车陂是一本怎样的书》,引得现场阵阵掌声。
车陂街曾经是天河区知名的“城乡接合部”。历经数十年发展,已成为包括天河区最大城中村、东圃老城区、现代化物业小区的“城市综合体”。
年10月30日,车陂街道图书馆揭幕,选址在东圃陂东路6号,正是商业区的中心地带。相比之下,这透着书香的宁静一隅显得格外不同,也成为了附近居民钟爱的去处。家住附近的全职妈妈陈女士是这里的“常客”,她说:“这里的书很多,借和还都很方便,孩子很喜欢来。”
约平方米的车陂街道图书馆,布置得明亮雅致,富有车陂特色的乞巧节、“摆中元”等手工艺品都被“藏”了图书馆里,让人在阅读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图书馆里原木色风格的书架呈“S型”摆设,让阅读空间变得更加灵活;图书馆内有多媒体阅读区,还专门设了儿童阅读区,方便读者们互相交换图书的“爱心漂流区”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车陂街道图书馆还设置了“24小时读书驿站”,“不同人群、不同时间段都可以进入馆内看书,只需要刷读者证或身份证。”该图书馆负责人桂海玉说。
把公共图书馆服务“下沉到最基层去”,天河区数年前就开始探索。天河区图书馆馆长刘驰介绍,年起,区图书馆加强与街道图书室的业务沟通;年,天河正式启动对21条街道的图书室的实地调研,至如今实现公共图书馆所有街道全覆盖。
“街道分馆建设是实现图书馆服务普及的重要一环,我们采用了建设示范性分馆,比如在广州首个旧改城中村,设立了‘猎德人家’图书馆,其定位是示范性智慧型基层图书馆,有逾万册图书,还能享受有声书赏听、数字信息资源阅览等新型阅读体验;同时结合各街道自身实际,打造特色图书馆,比如车陂街图书馆等。”刘驰说。
联合各方力量打造特色“合作馆”
作为广州经济第一区,天河拥有丰富的产业,集聚了各类优质人才。为了让公共图书馆服务抵达更多人群,天河区图书馆积极与各类社会机构合作建设分馆。比如,与科技创新企业园区合作,建设了如天河科技园分馆、天河人才港分馆、未来社区分馆等,服务“双创人才”;与楼盘社区合作,建设了如天河图书馆万科泊寓分馆,为都市青年提供文化休闲场所。此外,天河区图书馆积极推进“馆校合作计划”,目前已与天府路小学等10余家中小学合作,建立首批馆校合作示范点,已为1.2万名师生统一办理读书证。
位于天河区棠下街道的万科泊寓分馆,坐落在城中村里的一间青年公寓内,主要面向公寓租户开放。租户王先生常到这个小小的图书馆来,“刚搬到这里时,看到有一个图书馆,感到很惊喜。”王先生表示,自己闲暇时喜欢看书,开在家楼下的图书馆是他周末的好去处。这个图书馆里,还有一本留言本,许多年轻人在上面写写画画,有人写了自己想看的书名,也有人写下了读书的感受。
“无论是街道分馆还是各种合作馆,都能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大家通过智能借阅机可自助办理读书证和借还手续,也可实现全市图书通借通还,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借到优质图书,在家门口就能轻松还书。”刘驰说。
值得一提的是,天河区图书馆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及数字阅读推广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相继推出了“天河云学习中心”在线学习平台、“天河区馆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和“天河移动图书馆APP”等数字服务平台,“统一为街道分馆架设宽带网络”,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已实现数字服务覆盖全区。
记者手记家门口的图书馆如何惠及更多人?
记者走访发现,尽管通过多年努力,各公共图书馆(分馆)的环境好、硬件设施完善,可不少图书馆依旧摆脱不了“养在深闺人不知”的命运。家住棠下的居民林先生并不清楚家门口就有图书馆;家住车陂街的居民潘女士表示,还是习惯去大型图书馆借阅。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州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有限度开放现场服务,通过预约进馆、严格控制馆内人员等措施避免人群聚集,读者到馆人数大幅下降。此外,记者了解到,不少公共图书馆(分馆)人手不足,工作人员的稳定性和专业素养都有待提升。如何让“家门口的图书馆”更有吸引力,让公共图书馆服务惠及更多人群?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首席研究馆员刘洪辉认为,当下大家对公共图书馆的认知大多停留在阅读上,实际上,图书馆可以是承载社区阅读、交流互动的综合文化中心,“以社区图书馆为例,大多数上班时间,图书馆里是相对空闲的,其实可以将这里作为居民们交流互动的平台。”刘洪辉表示,在当前“双减”政策的背景下,社区图书馆还可以成为孩子们放学、放假时学习、阅读的好去处,“社区图书馆可以与辖区内的学校合作,把好书送到学校去,把孩子们吸引到图书馆里来,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习知识,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
刘洪辉建议,社区图书馆里也可以举办一些展览、沙龙等活动,吸引更多人群;可以做一些社区公共信息发布,比如做好政务服务、企业服务等信息的宣传等等,在他看来,一些外来工群体不愿进图书馆,很多时候是因为心理上的顾虑,“我们应当用图书馆在阅读以外的其他功能吸引更多人群,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轻松愉悦地享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柳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