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书香,香自何来

■“推动青少年读书”系列

校园阅读工程是全民阅读工程的“主阵地”,校园阅读的质态是全民阅读的“晴雨表”,没有校园阅读水平的提高,全民阅读容易空心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中国基础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读写素养”不可或缺,而“读写素养”不是老师讲出来的,只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读写实践中方能获得。大量读写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新高考也正在用考试这个杠杆撬动阅读。营造书香校园,是一个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的工程。

什么样的校园可以称之为书香校园?我认为,可以把“有书、有时、有场景,有导、有伴、有展评”作为衡量的尺度。

有书——绘制阅读地图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近年来,随着各种达标、创建工程的推进,学校里已经装备了足够数量的图书,“有书”似乎已经不存在问题。但是,如果仔细打量一下学校的图书品种,就会发现相当多的学校所拥有的书,质量并不高,多数图书是为了验收而购置的批量打折款。比如,前期我在一所小学就看到了一整排的《成长资本》《剩余价值理论》之类的经济学丛书。

一个不争的事实:学校已经拥有了用来装点门面的图书,还配备专人看守保管,但能够吸引师生眼球、启迪师生生命的好书,尚显不足。因此,我们所倡导的“有书”,是指有品质、有营养的好书。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高达40多万册,青少年读物超过了一成。据说一个人一生能够阅读的纸质图书大约在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校如何帮助学生在有限的生命里拥抱最有价值的信息,实现精神生命的良性发育,是书香校园建设必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