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语言学联合书单甲骨文摹本大系

<

《甲骨文摹本大系》(全43册)

黄天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至年,黄天树教授率领其甲骨团队,编纂《大系》,做了以下工作:选择良拓,剔除伪片,删除重片,缀合残片,分类断代,制作摹本,撰写释文,编制索引。历时十年,终于告竣。《大系》由“图版”“释文”和“索引”组成,共43册(含图版28册、释文10册、索引5册)。

《汉字形体史》

陆锡兴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全面描述汉字形体演变历史的著作。共四编四十章。第一编分上、下两编,分别为古文字形体史、篆文形体史;第二编分上、下两编,分别为汉隶形体史、八分形体史;第三编为草书形体史;第四编分上、下两编,分别为真书形体史(上)、真书形体史(下)。全书具体介绍了从商代甲骨文、金文、简帛、石刻字形到近代印刷体的连续演化过程,以期在解读篆、隶、草、真各体过程中体察汉字文化。

《颜师古“古今字”研究》

张青松、关玲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全面整理和研究颜师古《汉书注》及《匡谬正俗》中注列的古今字材料,尝试对每一组古今字的字际关系进行分析。在“古今字”这个概念的发展过程中,唐代的颜师古上承郑众、郑玄,下启段玉裁、王筠,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代表。颜氏虽然没有系统阐释过古今字理论,但在著述中渗透了他的古今字观念。他在《汉书注》中注明古今字时,主要使用“某,古某字”这个训释用语,这正是继承了早期郑玄注释古今字的用语,不过用语更加单一化和专业化。

《张揖〈古今字诂〉辑佚与研究》

苏天运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张揖《古今字诂》是继《说文解字》之后较早的有重要影响力的著作,是从学术史的角度进行“古今字”研究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原本已亡佚,只有清代学者辑佚的部分材料,目前学界还没有人对其进行专门和系统的研究。张揖的“古今字”观与郑玄的“古今字”观是否具有历史继承性,《古今字诂》究竟是部什么性质的文献,《古今字诂》与“古今字”有怎样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均尚未解决或还没有比较令人满意的答案。本书立足《古今字诂》辑佚材料的全面搜集与整理,认为张揖并没有自己独立的“古今字”思想,《古今字诂》只是收集了汉魏时期训诂学家们注释过的“古今字”材料,反映的是汉魏时期“古今字”研究的成果,张揖自己或许略有补充而已;《古今字诂》是在汉代“古今字”研究基础上,专门收集汉魏文献训诂中涉及古今不同用字的材料,并以今字为字头进行分部编排的训诂工具书,书名的含义应该是“具有古今对应关系的字的训释”。

《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谢伯殳卷》

故宫博物院编,中华书局

谢伯殳一生研究金石甲骨,他的殷墟甲骨收藏与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齐名。谢伯殳旧藏甲骨大部分为故宫博物院购藏,小部分藏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年,故宫研究院课题组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开展合作,对华东师大历史博物馆所藏谢氏旧藏甲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谢伯殳旧藏甲骨对中国史学及古文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将两处甲骨归并出版,不仅使谢伯殳旧藏甲骨面貌更加完整,而且方便同源甲骨的缀合,并促进同源甲骨的研究。

《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马衡卷》

故宫博物院编,中华书局

本卷内容包括故宫博物院藏马衡捐赠甲骨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马衡辑《甲骨刻辞拓本》两部分。其中后者又分为《凡将斋甲骨刻辞拓本》和《国学门甲骨刻辞拓本》两种,作为附编。此次整理,项目组以《甲骨刻辞拓本》为底本,校核北大藏霍保禄捐赠甲骨的著录情况,厘清了长久以来困扰学界的国学门藏甲骨的著录等问题。

《扬州新出土宋元明清墓志》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92方扬州市范围今年来新出土的墓志或地券、墓砖等,上起宋朝,下至明清时期,所涵盖的时代范围较为广泛,出土地也较为集中,个别还是成系列的家族墓墓志,具有较强的延续性。从墓主的出身看,既有达官贵人,也有品阶较低的官员和普通百姓,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变迁尤其是明清时期扬州社会经济状况、乡里结构、民间风俗等有重要价值。同时,所收墓志或地券等资料的书写刊刻形式和物质载体所反映出的信息,也为了解自宋元至明清丧葬礼俗的变迁提供了参考。

《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修订第二版)

徐时仪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玄应的《众经音义》、慧琳的《一切经音义》和希麟的《续一切经音义》,是对汉文佛经中难读难解的字词进行注音释义的著作。三部《音义》所释单字复词三万多条,超过唐宋所有音义书和字韵书,在中国字典、词典和韵书发展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首次将三部《音义》汇集一处进行整理,以《高丽藏》本为底本,校以其他写本、刻本和藏本,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便于利用的《音义》整理本。本书初版于年,年出版了修订版。本次出版,作者又做了进一步修订。

《训诂学》

殷晓杰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训诂学”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小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为往圣继绝学”的根底之学。作为冷僻学科,“训诂学”一直给人以陌生感、神秘感,本书在保留大量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学界经典案例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汲取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精华和学术前沿动态,打造“两性一度”的全新内容体系,包括训诂学的功用与内容,训诂的条例、方式和术语,训诂的主要方法等核心内容。

《日本学者汉字译音研究论文选》

郑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日本学者在中国传统音韵学方面成就斐然,尤其是在域外汉字音的研究方面,善于发现与分析基本材料,考证细密、重视对勘。为了让国内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日本学者运用汉字译音与对音材料探讨汉语音韵学问题的重要著述,该书选取了服部四郎、河野六郎、藤堂明保、三根谷彻、西田龙雄、平山久雄、尾崎雄二郎、桥本万太郎、高田时雄、庄垣内正弘、远藤光晓、更科慎一等十二位日本学者的代表性论文(或专书中的某一章节)。除了平山先生的论文为汉语中古音的通论性研究,其他诸篇内容广涉汉字的蒙古译音、安南译音、朝鲜译音、梵语译音、回鹘译音、日译吴音与汉音,以及泰汉对音、明清《华夷译语》的汉字译音等论题。

《古汉语心理活动概念场词汇系统演变研究》

孙淑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心理动词属于常用词的范畴,其不同类别之间的演变既具有一定的特性,同时又呈现出一定的共性。本书注意到,概念场主导词的更替不仅与义域和使用频率有关,还与其用法有关。作者把概念场主导词的演变置于义域、使用频率和用法框架下讨论,提出概念场主导词的演变过程一方面伴随着新旧成员义域的扩大与缩小及使用频率的增减,另一方面又伴随着新旧成员用法的完备与萎缩。此外,概念场主导词的演变还与主导义位的演变密切相关,作者把概念场主导词演变的动因置于主导义位演变的背景下讨论,提出义位在义位系统中所处地位的高低、概念在概念场中所占系统份额的多少以及词形所承载语义负担的轻重是制约词在相关概念场中获得主导词资格的主要因素。

《两汉外来词研究》

韩淑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为语言接触结果之一的外来词解决了借方语言中的词汇空缺问题,是不同民族间文化交流的见证者和体现者,既促进增强了借方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对借入语产生了长远影响。两汉语言词汇系统因共时层面的语言接触引进了大量外来词新质成员。本书立足于推进汉语词汇史的发展研究,借鉴汉语词汇史、语义学及词典学等前沿理论,运用现代语料库及历史文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力于两汉外来词系统的共时与历时研究,既研究展现了汉语词汇子系统的断代本体特征,又面向汉语专科词典研究了其应用价值,并且做了魏晋时期外来词的系统发展研究及两汉高频外来词的全程演变考察。

《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

[唐]杜甫撰,旧题[宋]王十朋集注,曾祥波点校,凤凰出版社

托名王十朋的《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作为编年集杜诗注本,博采众说,保存了大量的宋代名家注文,是现存杜集宋注本中仅有的“百家注”本,也是杜诗“千家注”的源头性文献,具有重要的文献学、音韵学和文学史价值。本次整理,以存世孤本玉海堂藏本为底本,以他校法对明显错讹处作“校记”,并对年号、地名、人名、书名等加以专名号识别,以便阅读。末附刘世珩《杜集札记》及鲁訔《杜工部年谱》与《分门集注杜工部诗》所载《集注杜工部诗姓氏》,以资参考。

《现代汉语评价性V-起来句的论元实现》

李睿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句法一语义对应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句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的实质是探讨谓词意义,尤其是动词意义,如何获得句法实现。论元实现是研究语义系统和句法系统接口的基础和关键,主要探究动词意义在句法实现过程中的编码方式、连接机制和构建过程。现代汉语的句子,由于动词和名词没有格标记和屈折变化,所以句法—语义关系常常表现出不透明的特点。相比较英语,汉语句中动词论元的句法实现比较灵活自由,常常表现出不受题元选择限制、不受论元结构制约的特点。由此,造成了现代汉语句法中大量的规论元结构现象。本书将基于题元系统理论,以题元系统和事件转换模型为研究框架,解析现代汉语评价性V-起来句的论元实现过程,旨在为现代汉语非常规论元的实现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为探讨汉语句法-语义对应关系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思路。

《语言的深度计算理论与技术应用》

王璐璐、袁毓林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书从理论和技术应用层面全面阐释自然语言处理的深度计算方法,涉及语言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作者力求阐释清楚每一个理论和概念,写清楚每一个公式及其演算步骤,并注重阐明理论和方法的来龙去脉,以便读者了解互联网背景下的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的理论背景、发展脉络以及应用前景。

《语言的交互主观性研究——以汉语、英语为例》

于东兴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书系统梳理了语言学界现有的关于交互主观性的研究,并且融合多学科知识,提出可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的交互主观性概念和分析维度。主要以语言事实为依据,以交互主观性为分析方法,用汉语和英语的例子来解释有关理论和观点。

《焦点结构和意义的研究》(增订本)

徐烈炯、潘海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书系统梳理了形式语言学有关焦点结构和意义的研究,客观评述了代表学者如Chomsky、Jackendoff、Kiss、Krifka、Lambrecht、Rochemont等提出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全书内容涵盖焦点的分类研究,焦点的三分结构研究,焦点的音系、语义与语用研究,焦点与否定词以及焦点与话题的互动研究等。

《现代日语示证范畴研究》

杨文江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示证范畴是近年来世界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书对现代日语示证范畴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语具有独立的示证范畴这一观点。书中对日语示证研究史的梳理、对三大示证功能的分析以及对日语示证与其他范畴关系的论证,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创新。

《构式语法与汉语构式》

吴为善著,学林出版社

本书借鉴Goldberg创立的认知构式语法理论,以作者多年来探索汉语构式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典型示例解析的方式,对汉语构式及其承继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阐释。除了“绪论”“结语和思考”之外,分别对汉语构式的相关问题加以分析和解释。

《现代汉语语气词的功能特征研究——以类型学视角》

齐春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的研究基于语言类型比较,运用语料库语言学和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语气词“呢”“吗”“吧”“啊”“的”“了”功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时把使用频率作为一个语法项目有无标记的重要标准,在确定了语气词的功能类型特征以后,再依据“普遍性对中介语有制约作用,习得也许遵循着特征层级性次序,无标记/弱标记性特征先于有标记/强标记特征习得”的规律,通过对非汉语母语者在口语中运用汉语语气成分情况的观察,印证所得到的类型特征的正确性;此外,本书还基于语音实验和跨语言对比分析了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的韵律特征及其与现代汉语语气语调的相互关系。

《自然语言的事件语义学研究》

李可胜著,科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即将经典外延构体论拓展为事件的多维外延构体论,并基于此构建了一个形式语义系统*MEM,与现有研究相比,*MEM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事件语义做更为精细化的刻画;第二部分是以多维构体论为基础,构建了形式语义系统,通过对现有的组合范畴语法理论稍做调整和修改,使得*MEM公式可以作为自然语言的形式语义表征被纳入到组合范畴语法的形式系统中,从而实现自然语言的句法语义并行推演。

《多模态与认知语言学》

[西班牙]MaríaJesúsPinarSanz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进入21世纪,关于话语和语篇的多模态研究逐步增多,本书选取了13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汇集了世界各地20位专家学者的学术思想和研究理念,从认知语言学与多模态隐喻、社会符号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以及多模态互动分析这三个途径出发,通过对电影、卡通、绘本甚至挂毯等的多模态研究,阐述各自的创新成果,进一步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式上的社会转向和研究方法上的实证趋势。

《少儿和青少年的语言测评》

[挪威]AngelaHasselgreen、[英]GwendyddCaudwell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书围绕少儿和青少年的语言测评进行论述,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