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值得去的10个图书馆趁着放假快去

书籍是我们遨游知识海洋的媒介,是知识的神圣殿堂。在国庆假期,给自己一个遨游书海的时间,从喧闹的人群中解放出来,没有堵车、没有拥挤、没有购物、没有寒暄,只有安静地与书籍为伴,放空自己,用知识来填充因忙碌而日渐疲乏的记忆。

凤凰卫视《设计家》节目组曾拍摄过很多设计巧妙、风格独特的图书馆和书店,它们有些是网红书店,拍照打卡的好去处;有些是古村落里改造的老书屋,沉淀着历史的遗韵和七夕;有些得过设计大奖,却藏于一隅鲜有人知。无论你想安静地看看书,还是欣赏一下文艺气质的建筑,或者仅仅是找个舒适美好的地方待一待,总有一款是适合你。

01

码头书屋

码头书屋,坐落于安徽省铜陵市滨江生态公园。是利用江边的一座废弃码头,建造的一个全公益性市民书屋。

铜陵历史悠久。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余年。

《吕氏春秋》说:金柔锡柔,合两柔以为刚。在如此历史沿革背景之下,码头图书馆将工业风与自然元素相结合,同时也免费为市民开放。

进入中层的书屋需经过一条倾斜的栈道,主入口旁的天井内设置一部钢楼梯与下面的原码头面连接。建筑另一侧倾斜的草坡中设有枕木踏步,通往屋顶。

光线从书架墙外部渗透进来形成朦胧的光线,使人体会到图书馆是神圣的知识殿堂,同时也是表达了建筑是开放包容的的,它不会把任何人拒之于知识的门外。

02

深澳里书局

被称为“中国最美图书馆”的云夕深澳里书局,坐落在杭州桐庐江南镇深澳古村,古村毗邻桐庐县城,距杭州仅半小时车程,村中独一无二的地下引泉及排水暗渠(俗称“澳”,深澳因以为名)和40多幢明、清楼堂古建筑目前仍保存完好。

杭州桐庐的深澳古村,就像是历史遗落在在时空里的一颗明珠。鲜少为人所知,恰恰留存住了村落的古老神秘。

深澳古村的每栋老宅,都有着诗意的名字。风铃堂、怀素堂、荆善堂...深澳里书局所用的老宅,叫景松堂。

书局的采光,除了通透的全景玻璃窗,也依赖人工的照明。精心挑选的球形灯光,暖黄的光从竹藤材质中洒在老宅和书架上。

在这里,时光成全了不倦收的文章,光源为爱书的村民掌灯伴读。

打开房间的门,木料的香气扑面而来。高挑梁、宽敞的空间,薄纱轻曼。倒头躺在松软的床上,整个人都放轻松,恨不得睡到天荒地老。

入夜,万家灯火。家家户户炖煮的菜肴香味从四面八方飘来。一路跋涉的辛苦,消融在了群山包围下的深奥古村。

月光倾泻,万籁俱寂。

03

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

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是一家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图书馆,一开业就爆红网络,被称为“天使之眼”,它是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荷兰的MVRDV设计公司合作完成的作品。

“天使之眼的称呼应该来自网友的创意。在这个项目中有眼球和眼眶的概念。读者在读书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个眼眶来欣赏到紫云公园的美景。同时紫云公园的游客也能通过这个眼眶来看到图书馆的场景。这是一个互动的窗口。”

“以球体为中心,周围做了包落式的设计,形成了书山和球体对视效果,顶上开了一个洞,契合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登书山,开天目。同时也把自然光线通过球体的反射和折射引入了这个公共空间,使这个公共空间更加地活跃。”

04

北京篱苑书屋

同样是“网红”图书馆的蓠苑书屋,坐落在在北京郊区的山里,美国BusinessInsider网站,罗列了全球18家最美的书屋,中国唯一上榜的就是这一家。

“建筑与自然的这种融合实际上是我们中国古人很长时间内一直探索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吧。所以在我的建筑创作里面更多的是希望建筑跟环境跟自然融合,而不是对抗。”

“柴火棍儿就是农村的标志,整个覆盖以后会感觉到这种材料干净完整的展现了农村的特点,柴火棍儿本身有几重功能,例如可以遮阳。”

“里面其实没有家具,除了结构,木头、玻璃以外就是书,所以强调了书在这个书屋空间里面的一个占有率,以及人在这个空间里面被书所包围的氛围。”

05

蒙古包图书馆

在河北承德的木兰围场,矗立着一个“现代蒙古包“,当地的牧民喜欢称它为草原客厅。设计师把传统的蒙、满、汉三个民族的特色,与现代的功能设计结合在一起。该作品入选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奖”,还获得了德国红点奖的最高荣誉——红点最佳设计奖。

蒙古包的外形非常独特。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于对草原区域的采风,在一片无垠的绿草蓝天之下,其实人是非常渺小的。

所有的盒子,设计师采用的都是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床都对着落地玻璃。“当你躺在床上的时候,你感觉你就是在草原上一样,你和草原是融为一体的。”

设计师把最重要、最具仪式感的空间用来做了图书馆,开放给大家。“我们认为书籍是最神圣的,书籍是最能带给人向往空间的可能性的。”

06

上海钟书阁

上海的钟书阁结合了“书的天堂”和“人间烟火气”,用“天堂”和“人间”作了一个巧妙的对偶,不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内室氛围,都非常适合前往去体验一番。

“第一层是九间书房,它是黑色的,它其实就是人间的书房。二层是白色的,黑和白形成一组对偶的关系。二层就是书的天堂。人间和天堂,他们通过对偶,组合成钟书阁这个色调。”

“建筑师不应该流于纯粹的室内设计,而是要对我们所处的城市空间表达出一种我们应该有的姿态。”

07

志达书店

同样在上海,树荫浓密的国权路西段属于复旦大学的城市区域,曾经以聚集了众多文史类实体书店而出名。志达书店位于上海的国权路号,书店在改造前主要经营教辅书,空间高度和面积都有限,平面轮廓曲折。

业主是一对夫妇,想要对书店进行升级改造,但对于书店的定位却持不同的意见。丈夫放不下人文情结,希望做一个文史哲书店。妻子希望做一个通识书店,可以做一些线下交流、亲子活动等。

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却都有很好的理由,设计师于是提出:何不做成两个书店?

设计师设计了两扇咬在一起的旋转门,一扇是透明的,一扇是不透明的,两扇门分别被漆成了黄色的和蓝色的,转动的时候能够显示出它有一个书轴一样的东西。

人们从外面进来,发现这里居然有一个书店。不管是造成一种困扰也好,或者造成一种惊喜也好,充满了戏剧性,很有趣味。

进来的空间是纯白的色调,穿孔的隔板,显的特别轻巧。因为这里是要面向更多的小朋友、年轻人或者家庭,所以做的比较清新温暖,高光的白颜色、灯光也非常亮。

文史哲的书架和书盒统一的都是深色调。这个区域很暗,书籍被打亮,整个氛围更安静,像图书馆的走廊一样。

书架之间的路线弯弯曲曲,更有寻寻觅觅的感觉。这样,读者获得一本书的时候,会像找到了一个知音、宝贝。

整个设计,还是力求回到从前,回到早年购书的体验。满眼看到的都是书,忽略家具、忽略造型、忽略建筑师。设计最好是不被注意的,顾客进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