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前的书店生意经在他手里,南宋小

陈起,字宗之,号芸居,钱塘人。这一天,他心花怒放,开在洪桥(今杭州浣纱路与平海路交叉口附近)南侧、清湖河西岸的陈氏书籍铺“连锁店”,终于隆重开张了。为了配合新店应市,几天来他亲自督工精刻的一批唐诗新选本,如《李丞相诗集》《朱庆馀诗集》《韦苏州集》《李推官披沙集》,以及本朝岳珂《棠湖诗稿》等,在新店全新亮相。结果很快出现“哄抢”局面,店铺的门板都被挤破。紧接加印应市,也连连告罄,预约订单雪片而来,让这家营业才几天的书铺赚得盆满钵满。

这一年,是刚登基不久的南宋理宗皇帝宝庆元年(),临安城最有名的陈氏书籍铺老板陈起的图书出版业达到了顶峰。

陈氏书籍铺开成了连锁店

洪桥新店一片“开门红”,连带睦亲坊棚北大街(棚桥在今众安桥附近)的陈氏书籍铺“旗舰店”,以及京城其他几家挂牌“陈解元”“陈道人”的陈氏书籍铺分号,其生意也大赚特赚。

南宋临安府棚北大街陈宅书籍铺刻本《棠湖诗稿》书影。天津图书馆藏

这一年,陈起作为业界巨擘,频频出席各种图书展销会和作者签约会。这天,他在一场春季新书订购会上又宣布了一项宏大的出版计划:陈氏书籍铺筹划集结大宋当下受追捧的60位诗人的精彩作品,将开雕出版一套大型诗歌丛书《江湖集》,预计今秋可以登市京城;销售上完全迎合顾客需求,整套优惠包邮,也可单册零买。

一语甫出,全场惊叹。惊的是陈氏书籍铺实力超群,财大气粗,居然可以一气呵成包揽60人的著作,成套出版,这要多少风险投资啊!叹的是其经营手段灵活多样,立马形成大户批发和散客零售通吃的局面,让很多人自叹弗如。

南宋临安府棚北大街陈宅经籍铺刻本《朱庆馀诗集》书影,也是宋版书中的翘楚之作。国家图书馆藏

当然,陈起是资深的“老江湖”了,精明之极,公开场合他讲的都无关商业秘密,或者说,他透露的出版计划也不是其他人可以复制的。只有在关起门来,他才向儿子陈续芸传授书商秘诀。洪桥分号成功开业尘埃落定,他在已上了门板打烊的洪桥店铺里,给在此当掌柜的儿子上了一堂“案例分析”课,强调产品须根据客户特点量身定做,产品应掌握客户需求投其所好,产品要有品牌经营和规模经营意识,还有产品可借文化背景特别创意——这些课很专业,也很枯燥,但他的案例说明却讲得明白易懂,很有道理。

年前的书店生意经两位皇子与书籍铺的纠葛

一路向东,走到睦亲坊宗学门口时,陈起止步凝望片刻,叹了口气又走开了。此时,两名皇子的身影浮现在他眼前,一位是后来被废黜的太子赵竑,另一位就是曾经的沂王、当今皇帝赵昀。宗学的学子都是赵氏宗亲,太子和沂王都有自己的家庭老师授课,不需来宗学上课,但宗学的名师讲坛,两位皇子还是经常来旁听的。这两人来宗学时,都爱上睦亲坊南的陈氏书籍铺看书买书。

《唐女郎鱼玄机诗》雕版样式。姜青青藏

陈起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陈家新出品一册唐诗选本《唐女郎鱼玄机诗集》,薄薄的才十二页。陈起出于对两位皇子的尊重,便每个人都赠送了一本。赵竑获赠此书后,喜不自胜,如获至宝,几天以后来书铺见到陈起,仍然绘声绘色大谈鱼玄机诗歌的绝妙意境,以及陈家书品的精妙绝伦。赵昀得书时也是兴高采烈的,但过了几天,出人意料地竟让人把书退还给了陈起。陈起很惊讶,不知道怎么回事。从此赵昀也不来陈起书铺了。后来陈起偶然听说了赵昀退书的原因,却是嫌憎这本书前四页和后八页的雕版刻工非出同一人之手,前后风格不一致,而赵昀更爱前者,似乎陈家有意在糊弄买家。

这叫陈起很是郁闷,一本书谁规定不许有两个人一起刻字?

此后宁宗去世,御街上演“狸猫换太子”,史弥远一手遮天,废去太子赵竑,另立赵昀为帝(即理宗),陈起惊为骇闻。当赵竑最终在湖州被逼上吊后,陈起更是悲愤不已。所以,每次路过宗学大门,他总有一种哀怨涌动于心,耿耿于怀。

南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连锁店:“棚本”所记“版权”条记举例。

陈起赶回家时,刘克庄正在他家的雕版作坊观览,百余名刻工火力全开,挑灯镌版,空气中弥漫着梓木香味,作坊一侧书柜上则是一摞摞即将付梓的书稿。刘克庄跟陈起是老朋友了,又是“江湖诗派”的领军人物,因此他今天捧来了一大摞自己的《南岳旧稿》,希望陈起在《江湖集》中给他更优待一点,一篇不落全部刊用。

提问一:为什么要在洪桥开设分号,而不是去京城最繁华的御街商业中心设点布局?

陈氏参考答案是:御街已然是书籍铺竞争的“红海”,除了棚桥睦亲坊咱家的“旗舰店”之外,从太庙尹家开始,一路向北有中瓦子的荣六郎家、张家,猫儿桥的钟家,众安桥的贾官人等书籍铺。所以需要另辟“蓝海”。事实上,洪桥以北一带集中了国子监、太学、武学、宗学的学官、教授和众学生,他们是书籍铺最优质的顾客。

提问二:为什么要在洪桥分号新开张时特别推出这些唐人诗集?

陈氏参考答案是:国子监、太学、武学和宗学出来的学生,都是未来朝廷官僚的中坚,所以鉴赏唐朝官员怎样写诗很重要,像韦应物(知苏州)、李建勋(南唐丞相)的诗做得多好;唐才子李咸用的推官品级虽然不高,但也该有这个层级的唐诗。朱庆馀嘛,就不用多说了,他是跑关系、探消息的高手,那首《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还有张籍回复他的那首诗,啧啧,太绝妙了!都可以成为官场酬酢的楷模了。这样的唐诗在太学生中谁能不爱?

提问三:为什么在“最优质顾客”的集中地,推出的尽是薄薄一两册一种的唐人诗集?

陈氏参考答案是:京城物价高,临安居不易,出版几十卷、上百卷的巨著需要投入的时间和资金成本都太大。小部头、一两册的书可以让资金流转得更快,方便经营。而且只要书品好,不在书本厚。一本书唯其质优价廉,读书人才会慷慨解囊。

提问四:为什么洪桥分号的生意火爆了,也会连带影响其他陈氏书铺“连锁店”?

陈氏参考答案是:陈家出品每一本书,必须统一用褚体(褚遂良字),每半页十行十八字,必须标明相关店铺的“牌子”,既是版权和广告,更形成陈家图书明显的识别风格和品牌形象,又通过品牌的连锁经营形成规模营销。

提问五:为什么在唐诗选本大行于市的形势下,洪桥分号要推出并不受人待见的本朝士人的诗集?

陈氏参考答案是:你要晓得,太学的地盘原来是谁的?是大名鼎鼎的岳飞岳鄂王的府邸!岳珂的诗远算不上佳作,但他是岳爷爷的亲孙子。那些吃住在岳爷爷府邸里,时不时要高喊收复中原的太学生,能不顺带捎上一册本太学嫡亲“校友”岳珂的书来翻翻?那薄薄一册,还不费一顿酒钱。

陈起正讲得带劲,棚桥老宅的家人带来口信说,刘克庄先生造访,专程送来诗稿,请他速回。一听刘克庄来了,陈起简单交代了续芸几句,便起身往回走了。

《江湖诗集》惹风波

陈起有自己的选稿标准。看了刘克庄的诗稿,他说,正因为十兄(拆读“克”字)是领军人物,所以选刊的诗作必须与其身份和才学相称,坚决不同意全盘刊发这批诗稿。刘克庄叹道:“虽然老兄赚钱的营生滴水不漏,却有自己的选稿眼界和标准,刘某佩服。拙诗选稿一事就由您定吧!”

但刘克庄又提出:“您诗中的一些关键‘警句’,还是差了一点点。”刘克庄从书柜上取出一摞诗稿,那是陈起自选的待刊《芸居诗稿》,他翻拣出其中一页:“这句‘梧桐秋雨何王府,杨柳春风彼相桥’,‘何王府’对‘彼相桥’,虽然工稳,但诗意和诗韵都比较涩,未若干脆参借刘子翚先生(大儒朱熹的老师)《汴京纪事》中的‘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改作‘秋雨梧桐皇子宅,春风杨柳相公桥’来得更为上口,意韵尤佳。”

陈起至此也连称佩服,说道:“既然提起太子罢黜这桩事,十兄《落梅》诗中的‘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直斥权相擅权专横,读来真是令人痛快!”

刘克庄和陈起品鉴诗稿,一直到三更后方才别去。

这年秋天,《江湖集》首批印本在陈氏连锁书籍铺同时上柜,立即轰动京城。然而,也在同时,陈家不期而遇了一场腥风血雨。

御史台言官李知孝与“江湖诗派”中的曾极(字景建)不和,正挖空心思寻仇寻衅。《江湖集》上市,李知孝一眼盯住了曾极诗集,购回家连夜找碴。曾的《春诗》有云:“九十日春晴日少,一千年事乱时多”,李认为这是影射明君缺位,朝政黑暗,是恶毒攻击大宋王朝,其心可诛!他又跑了趟陈家书籍铺,搂进一大批新刊“江湖派”诗集,逐一搜索、研读、甄别、定性,结果陈起、刘克庄两人不幸“中招”。

出版商陈起的那两句“警句”自不待言,脱不了讥讽史相的干系,诗作者刘克庄的问题更严重,除了《落梅》诗明目张胆攻击史相之外,《黄巢战场》诗云“未必朱三能跋扈,只缘郑五欠经纶”,这不是将史相比作飞扬跋扈的五代军阀朱温(朱三),还抱怨太子赵竑像唐末宰相郑綮(郑五)那样不够辣手么。

史弥远接到李知孝的“江湖派”新诗调查报告后,自然怒不可遏,立即将这三人下了狱。曾极被发配舂陵(今湖南宁远);陈起抄没家产,流放,所有《江湖集》板片统统劈成柴禾;寓居临安城的刘克庄和陈起一样流放。受到严重处分的还有“江湖诗派”的其他几个人,如敖陶孙、周文璞、赵师秀等。

“书铺第一家”命运的大起大落

正当几个人坐以待毙时,一封信救了命。刘克庄托人给自己太学的同窗、当今皇帝的老师郑清之送信求救,郑清之伸出了援手——他与陈起关系不错,陈起还把他的《安晚堂集》也刻进了《江湖集》中。所以见信后便找史弥远说情。

郑清之对史弥远说,本朝文豪苏东坡先生曾被“乌台诗案”整得很惨,但后来呢?苏东坡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香。咱们得引以为戒,不要弄巧成拙,搞得丞相您的名声也受累。史弥远沉吟不语,郑清之又劝,见好就收,也是以儆效尤。

史弥远看在郑清之是他一起策划“狸猫换太子”的同谋份上,点头答应了,刘克庄和陈起总算逃过一劫,免于流放远地。但曾极很不幸,因为被李知孝揪住不放,竟死在了流放路上。刘克庄离开京城,又行走“江湖”去了。史弥远下令严禁士大夫作诗议政,“江湖诗派”其人其事其诗竟成禁忌,几乎绝迹,直到绍定六年()史死去,诗禁乃解。而红极一时的“江湖派”被史弥远生生打残这桩公案,则一直到宋末元初时,才在周密《齐东野语》“诗道否泰”中被记载下来,让人终于看到当年被“寻章摘句”起文祸的三首诗,及刘克庄和陈起对话的诸多细节。

至于陈起,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原本如日中天的京城“书铺第一家”陡然衰落,再无意气风发之象。宝祐四年()陈起去世后,其子孙勉强维持书铺生意,到最后越来越难,只能依傍大佬存活,竟成了臭名昭著的贾似道掌控的书铺分号。但陈起对于南宋坊刻本的巨大贡献却彪炳史册,因其屡屡以“睦亲坊棚北大街”作招牌,史上将陈宅书籍铺以及临安城其他坊刻本,称之为“书棚本”,都是宋版书中的翘楚之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