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重点行业重点机构重点人员分类防控措施的通知
晋疫情防控领导组发〔〕11号
各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第83次疫情防控专题会议精神,全面加强重点行业、重点机构/场所、重点人员的防控工作,省疫情防控办会同各有关部门,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按照“人、物、环境同防”的原则,梳理制定了《重点行业、重点机构/场所、重点人员分类防控措施》,经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压紧压实“四方责任”,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要分门别类建立本地、本部门和本单位重点人员名单和管理台账,实施精准化、动态化、数据化管理,将核酸(抗原)检测、消毒通风、疫苗接种、健康监测等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贯穿于台账管理全过程,切实保障疫情防控安全平稳。
山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年4月26日
重点行业、重点机构/场所、重点人员分类防控措施
为全面加强重点行业、重点机构/场所、重点人员的防控工作,省疫情防控办会同各有关部门,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按照人、物、环境同防的原则,梳理制定本分类防控措施。
一、卫生健康部门
(一)重点机构/场所
医疗机构。
(二)重点人员防控措施
1.定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以及保安、保洁、护工、餐饮等所有服务保障人员: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每隔1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每周采集1次鼻咽拭子(替代1次口咽拭子)标本。
2.普通医疗机构人员:发热门诊、呼吸科、感染科和急诊等科室工作人员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每隔1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每周采集1次鼻咽拭子(替代1次口咽拭子)标本。其他工作人员和保安、保洁、护工、餐饮等所有服务保障人员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每周至少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
3.发热门诊患者:6小时之内完成核酸检测。
4.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非急重症患者及陪护人员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院。入院后核酸检测频次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相同。
(三)环境物品防控措施
对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的环境每周至少开展1次核酸检测。加强通风,做好消毒。做好医疗废弃物处理。
二、隔离场所工作专班
(一)重点机构/场所
集中隔离场所。
(二)人员防控措施
1.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闭环管理。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每隔1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每周采集1次鼻咽拭子(替代1次咽拭子)标本。
2.国际航班经停太原入境人员:实施“14+9”集中隔离(隔离14天,开展9次核酸检测),留晋或赴京人员实施“21+12”集中隔离。
3.中高风险地区及重点地区入晋返晋人员:按“填平补齐”原则,实施“14+7”集中隔离(隔离14天,开展7次核酸检测)。
4.密接和次密接:密接实施“14+7”集中隔离(隔离14天,开展7次核酸检测)。次密接实施“7+5”集中隔离(隔离7天,开展5次核酸检测)。
(三)环境物品防控措施
启用期间每周至少开展1次环境核酸检测。严格执行“三巡查、两监测、两消毒、日报告”管控措施。隔离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废弃物按照相关规定指定专业部门处理,做到日产日清。
三、国际航班入境防控指挥部
(一)重点机构/场所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T2航站楼入境航班监管区。
(二)人员防控措施
国际航班接机保障工作人员:实施“14+7+7”封闭管理(14天在岗集中封闭、7天离岗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
(三)环境物品防控措施
太原海关负责航空器终末消毒监督工作。对航班上的固体、液体等废弃物,在收集、转运过程中进行严格封闭管理并实施消毒、无害化处理。
太原机场提前对候机楼安检通道、盥洗室等公共区域和为旅客提供服务的设施设备实施预防性消毒,接机后对入境保障区域严格进行预防性消毒。
对红标人员停留过的场所及触碰过的物表、残留的体液等及时进行终末消毒。
四、海关
(一)重点机构/场所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T2航站楼入境航班监管区,太原海关工作人员集中隔离酒店(双塔西街和颐酒店)。
(二)人员防控措施
1.入境人员卫生检疫岗位工作人员和提供保障服务的工作人员: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实施“14+7+7”封闭管理(14天在岗集中封闭、7天离岗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集中封闭和集中隔离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开展1次核酸检测。
2.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实施“N+7+7”封闭管理(N天在岗集中封闭、7天离岗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集中封闭和集中隔离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开展1次核酸检测。
3.进出口货物监管查验人员: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按照海关总署布控指令进行个人防护,每周开展2次核酸检测。
4.口岸城市高风险岗位人员家属:每周开展1次核酸检测。
(三)环境物品防控措施
对航空器终末消毒进行监督。对航班上的固体、液体等废弃物处理进行监督。封闭管理场所实施每天2次预防性消毒,垃圾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置。
五、出入境边检总站
(一)重点机构/场所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T2航站楼国际入境边检执勤区域、国际货运航班验放专区和总站集中封闭管理场所。
(二)人员防控措施
一线执勤民警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每天1次核酸检测,开展每天健康监测。总站其他工作人员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每周开展2次核酸检测。严格执行独立作战单元勤务组织模式,实施“N+7+7”闭环管理(N天在岗封闭工作,7天集中住宿封闭管理,7天居家健康监测)。严格落实最高防护等级要求,规范穿脱防护装具,严密组织现场勤务,确保边检执勤现场及查验流程安全、规范、有序。
(三)环境物品防控措施
执勤场所、通道、台面及高频查验设施设备一班次一消毒,出入境证件“一证一消”。
总站集中住宿封闭管理场所每天消毒3次,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卫生。
闭环管理人员转为居家健康监测后,对使用过的房间、设施及物品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六、航产集团
(一)重点机构/场所
国际航班保障区域,航站楼(国内区域)、国内航空器。
(二)人员防控措施
1.工作人员:实行专班闭环管理,“N+14”隔离(保障任务完成后需退出专班者实施14天集中隔离)。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作业时着二级防护。集中隔离酒店到机场点对点专车运输。规范开展专班人员健康监测。
2.保洁、装卸、搬运、配餐人员:按照行业相关标准,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个人防护为N95口罩、橡胶或丁腈手套、面屏或防护眼镜、反穿隔离衣,航站楼定期进行环境核酸检测
(三)环境物品防控措施
国际航班保障区域实行完全闭环管理,人员、区域、设施设备、作业流程等做到“四指定”、“四固定”、“六个完全分开”、“六定”。保障作业保障完毕所有区域、场所、设施设备、转运车辆、洗消区等全部终末消毒。航班有阳性旅客对所有区域、场所、设施设备、转运车辆、洗消区等进行2次终末消毒。航班保障前后各进行1次环境核酸检测。所有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24小时内处置。
航站楼国内区域每月进行1次环境监测。
七、中铁太原局集团
(一)重点机构/场所
客运车站、旅客列车、货运场站、行车公寓、乘务派(叫)班室、集团公司调度所。
(二)人员防控措施
1.旅客列车乘务人员
包括列车客运、车辆、机务、乘警、餐车、餐吧、保洁等旅客列车直接服务旅客一线人员。
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每周核酸抽检不少于10%。
国内出现本土疫情时,实行闭环管理,出乘时携带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途经或到达涉疫地市的,普速每趟次1次核酸检测,高铁及动车组每2天1次核酸检测,其他列车每周抽检不少于30%。
管内沿线地市出现本土疫情时,实行闭环管理,出乘时携带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普速每趟次1次核酸检测,高铁及动车组每天1次核酸检测。
2.车站客运相关人员
包括车站客运、安检、保洁、消毒、经营网点服务等车站直接服务旅客一线人员,以及负责垃圾清运处理工作的相关人员。
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每周核酸抽检不低于10%。
国内出现本土疫情时,车站存在涉疫地市始发到达或途经旅客列车时,直接服务旅客的客运人员倒班制每班次1次核酸检测,常白班每天1次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每周抽检不少于30%。
车站所在地市发生疫情时,直接服务旅客的客运人员倒班制每班次核酸检测1次,常白班每天核酸检测1次。
3.进口冷链食品运输、加工、经营从业人员及涉外货物运输从业人员
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每2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上岗期间,穿防护服并规范佩戴个人防护三件套(N95/KN95口罩、一次性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屏)。
4.货运机车乘务员
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每周核酸抽检不少于5%。
国内出现本土疫情,实行闭环管理,出乘时携带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途经或到达涉疫地市的,每趟次1次核酸检测。途经或到达其他地的,每周核酸抽检不少于30%。
管内沿线地市出现本土疫情时,实行闭环管理,出乘时携带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每趟次1次核酸检测。
5.调度所调度员、行车公寓叫班室、机务及客运调度派班室人员,以及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调度员等行车关键岗位人员
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每周核酸抽检不少于10%。
国内出现本土疫情时,每周核酸抽检不少于50%,每月覆盖所有人员。
工作地所在地市出现本土疫情时,每天1次核酸检测。实行集中封闭管理。
6.进站旅客
在车站设置防疫检查点和临时隔离区域,对进站旅客严格测量体温、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必要时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三)环境物品防控措施
公共场所预防性消毒每4小时至少开展1次。每周至少开展1次环境核酸检测。所在地发生疫情时,结合实际加大消毒频次。对涉疫旅客列车开展应急消毒和终末消毒。
八、邮政管理部门
(一)重点机构/场所
寄递物流疫情防控总仓,邮件快件处理场所,邮政快递企业对外营业场所,邮件快件运输工具。
(二)人员防控措施
1.总仓工作人员
进入总仓“必须接种疫苗、必须核酸检测、必须测温登记、必须验码出入、必须持证上岗”。污染区、清洁区分别执行二级防护和一级防护,不得混岗、串岗、交叉作业。检测按照1天1次核酸检测、1天1次抗原检测的形式交替进行,不得间断。
直接接触国际寄递件、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寄递件的一线作业人员,以及其他高风险岗位人员,固定工作岗位,集中住宿,采取一定工作周期的轮班制,落实闭环管理和备案要求。工作期间执行二级防护,进行封闭管理,避免与其他人员交叉混合。处理低风险地区寄递件的作业人员工作期间执行一级防护。
2.邮件快件处理场所从业人员、揽投人员,邮件快件运输车辆司乘人员
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期间加强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检测按照1天1次核酸检测、1天1次抗原检测的形式交替进行,不得间断。
(三)环境物品防控措施
1.总仓
进入总仓的车辆要全面消毒,未经消毒,不得入仓。
寄递件进入总仓后,进行闭环管理,逐件进行外包装六面消毒,寄递件总包及装运容器一并消毒。
消毒工作完成后,国际寄递件、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寄递件根据内件物品材质、保存条件等因素,分类确定至少4-7天的投递前静置期,静置期满后,方可进行作业处理。国内低风险地区寄递件消杀工作完成后存放在清洁区,正常作业处理。
分区分级做好总仓环境的消毒工作。总仓位于有高风险的地区,保持通风,每隔4小时全面消毒1次。位于有中风险的地区,经常通风,每天全面消毒1次。位于有低风险的地区,经常通风,根据需要进行消毒。
2.邮件快件处理场所
(1)高风险地区所在县邮件快件处理场所:保持通风,每隔4小时全面消毒1次,每隔4小时对工作人员测温1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出,并减少内部人员聚集和接触。
(2)中风险地区所在县邮件快件处理场所:经常通风,每天全面消毒1次,并减少内部人员聚集和接触。
(3)低风险地区邮件快件处理场所:经常通风,对重点部位每天全面消毒1次,并减少内部人员聚集和接触。
3.邮政快递企业对外营业场所
(1)高风险地区所在县营业场所:保持通风,每隔4小时全面消毒1次,每隔4小时对工作人员测温1次。对用户等外来人员使用、接触过的桌椅、笔等用品用具,每次使用后进行消毒。
(2)中风险地区所在县营业场所:经常通风,每天全面消毒1次。对于用户等外来人员使用、接触过的桌椅、笔等用品用具,每次使用后进行消毒。
(3)低风险地区营业场所:经常通风,对重点部位每天全面消毒1次。
4.邮件快件运输工具
对邮件快件运输车辆的封闭式箱体、闸把、扶手等频繁接触的部位进行重点清洁消毒。
跨不同风险级别地区运行的邮件快件运输车辆,执行所跨地区中最高风险级别防疫标准。
九、交通运输部门
(一)重点机构/场所
道路客运站及车辆,城市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出租汽车,水路客运,道路货运,公路服务区,公路收费站。
(二)防控措施
1.道路客运站
(1)工作人员:包括一线从业人员、保洁员等后勤服务人员。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佩戴口罩,每周至少开展2次核酸检测。中风险以上地区佩带防护手套。体温监测:低风险上岗前、下班后各1次,中风险每6小时1次,高风险每4小时1次。
(2)环境物品:
乘客接触设施设备消毒频次(封闭环境的无障碍设施设备、自动售取票设备、饮水机(热水器)、乘客及行包安检设备、候车厅座椅、楼梯(直梯)扶手、直梯轿厢内部等):低风险每天2次,中风险每4小时1次,高风险每1小时1次。
乘客接触区域消毒频次(封闭环境的进站口、售票窗口、检票口(检票闸机)、发车位、下客区,候车厅(室),公共卫生间,行包托运处,行包寄存处,综合服务处(咨询台),母婴室,站内餐厅,商店等):低风险每天2次,中风险每6小时1次,高风险每4小时1次。
候车室、餐厅、商店等公共区域通风时间间隔,低风险每4小时1次,中风险每2小时1次,高风险持续通风。
2.客运车辆
(1)驾驶员: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佩戴口罩,每周至少开展2次核酸检测。中风险以上地区佩带防护手套。体温监测:低风险上岗前、下班后各1次,中风险以上每趟次1次。
(2)环境物品:
车厢内部消毒频次(车内空调出风口、车身内壁及车窗、方向盘、车门及扶手、车辆座椅及安全带、行李架):低风险三类以上班线每趟次1次,县内班线每天至少1次,中风险以上每趟次1次。行李仓消毒每趟次1次。
客运车辆通风时间间隔:低风险每4小时1次,中风险每2小时1次,高风险每1小时1次。
3.城市公共汽电车
(1)工作人员:包括一线从业人员、保洁员等后勤服务人员。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佩戴口罩,每周至少开展2次核酸检测。中风险以上地区佩带防护手套。体温监测:低风险每天上岗前1次,中风险每次往返1次,高风险每趟次1次。
(2)环境物品:
车辆车厢内部消毒频次(车内空调出风口、扶手、座椅、地板、司机方向盘、车窗开关把手等):低风险每天1次,中风险以上每趟次1次。
车辆通风时间间隔:低风险每趟次1次,中风险以上持续通风。
4.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1)工作人员:包括一线从业人员、保洁员等后勤服务人员。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佩戴口罩,每周至少开展2次核酸检测。中风险以上地区佩带防护手套。体温监测:低风险每天上岗前1次,中风险每6小时1次,高风险每小时1次。
(2)环境物品:
乘客频繁接触设施设备(部位)消毒频次(车站安检设备、自助售票设备、闸机等):低风险每天1次,中风险每4小时1次,高风险每1小时1次。
乘客易接触设施设备(楼梯扶手、电扶梯扶手、公共卫生间门把手、直梯轿厢内部等)、乘客接触区域(封闭环境的车站出入口、站台、站厅、公共卫生间等)消毒频次:低风险每天1次,中风险每6小时1次,高风险每4小时1次。
车厢内部消毒频次(拉手、立柱、扶手、座椅、车门等乘客易接触部位):低风险每天1次,中风险每6小时1次,高风险每4小时1次。
5.出租汽车
(1)司机: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佩戴口罩,每周至少开展2次核酸检测。中风险以上地区佩带防护手套。体温监测:低风险每天发车前1次,中风险以上每天发车前、收车后各1次。
(2)环境物品:
重点区域消毒频次(司机方向盘、座套、安全带、座椅、脚垫、后备箱、空调出风口等):低风险每天1次,中风险每4小时1次,高风险每2小时1次。
重点部位消毒频次(车门把手、车窗升降按钮、后备箱按钮等):低风险每天1次,中风险每4小时1次,高风险每单1次。
车辆通风时间间隔,低风险每4小时1次,中风险每2小时1次,高风险每单1次。
6.水路客运
(1)工作人员:包括一线从业人员、保洁员等后勤服务人员。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佩戴口罩,每周至少开展2次核酸检测。中风险以上地区佩带防护手套。体温监测:低风险每天上岗前、下班后各1次,中风险每6小时1次、高风险每4小时1次。
(2)环境物品:
乘客接触设施设备消毒频次(乘客及行包安检设备、自动售取票设备、饮水机(热水器)、候船厅座椅、封闭环境的无障碍设施设备、楼梯(直梯)扶手、登船设施等):低风险每天2次,中风险每4小时1次,高风险每1小时1次。
乘客接触区域消毒频次(封闭环境的进站口、售票窗口、码头前沿(停船泊位)、检票口(检票闸机),候船厅,公共卫生间,行包托运处,综合服务处(咨询台),站内餐厅,商店、行包寄存处、母婴室等):低风险每天2次,中风险每6小时1次,高风险每4小时1次。
候船室、餐厅、商店等公共区域通风时间间隔,低风险每4小时1次,中风险每2小时1次,高风险持续通风。
7.道路货运
(1)司乘人员:包括驾驶员及押运员等随车人员。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佩戴口罩,每周至少开展2次核酸检测,作业前和作业后消毒或洗手。体温监测:低风险每天1次,中风险以上每趟次2次。离开中高风险地区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2)其他工作人员:包括货运场站管理人员、装卸人员、保洁员等后勤服务人员。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佩戴口罩,每周至少开展2次核酸检测,作业前和作业后消毒或洗手,中风险以上装卸人员佩戴防护手套。体温监测:低风险每天上岗前1次,中风险上岗前下班后各1次。核酸检测高风险每7日核酸检测至少1次。
(3)环境物品:进出场站车辆消毒,低风险每天1次,中风险进入场站前1次,高风险进、出场站各1次。场地及装卸机械消毒,低风险每天1次,中风险每12小时1次,高风险每8小时1次。
8.公路服务区
(1)服务人员: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佩戴口罩,佩戴防护手套,高风险佩戴面罩,每周至少开展2次核酸检测。体温监测:低风险每天上岗前和下班后各1次,中风险每6小时1次,高风险每4小时1次。
(2)环境物品:
司乘人员接触设施设备消毒频次(综合楼无障碍设施设备、饮水机(热水器)、室内外桌椅、门把手、楼梯扶手等):低风险每天2次,中风险每4小时1次,高风险每1小时1次。
司乘人员接触区域消毒频次(停车场,综合楼出入口,公共卫生间,餐厅,便利店,临时休息区(厅、室),行包寄存处,综合服务处(咨询台),母婴室,能源补给站,车辆维修站,客房等):低风险每天2次,中风险每6小时1次,高风险每4小时1次。
服务人员接触区域消毒频次(内部停车场,员工办公室、员工宿舍、员工临时休息室、值班调度室等):低风险每天2次,中风险每6小时1次,高风险每4小时1次。
公共卫生间、餐厅、便利店、临时休息区(厅、室)、母婴室、客房等公共区域通风时间间隔,低风险每2小时1次,中风险以上持续通风。
9.公路收费站
(1)收费员:
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佩戴口罩,佩戴防护手套,高风险佩戴面罩,每周至少开展2次核酸检测。体温监测:低风险每天上岗前1次,中风险每8小时1次,高风险每4小时1次。
(2)环境物品:
消毒频次(CPC卡读卡器、便携式移动终端等):低风险每8小时1次,中风险每4小时1次,高风险每1小时1次。
消毒频次(CPC卡等):使用前消毒。
消毒频次(收费岗亭等):低风险每天2次,中风险每8小时1次,高风险每4小时1次。
收费站区通风时间间隔:低风险每4小时1次,中风险每2小时1次,高风险持续通风。
十、市场监管部门
(一)重点机构/场所
进口冷冻冷藏肉品总仓。
(二)人员防控措施
1.从业人员
(1)所有操作人员必须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方可上岗。
(2)做好岗前人员体温监测和健康状况登记。
(3)加强人员上岗管理和健康监测,建立员工健康状况台账,设置监管总仓入口测温点,落实登记、测温、消毒、查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实行“绿码”上岗制。
(4)一线工作人员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其他工作人员每周2次。
(5)除客服中心及待车区外所有总仓工作区域均实施封闭管理,包括宿舍、食堂、站台、库房及其他公用区域,严禁该区域内工作人员自由出入,专人负责人员出入,建立人员出入及轮换台账。
(6)总仓工作人员实施单人单间管理,房间应勤开门窗,保持通风。
(7)总仓工作人员就餐区域与普通员工就餐区域须进行物理隔离。
(8)封闭区域所有出入口必须保证有摄像头可以记录人员出入情况,不容遗漏。
(9)封闭区域出入口要有明显的“非总仓工作人员严禁入内”的警示标识。
(三)环境物品防控措施
1.环境、停车场消毒
每天工作间、下班后要对总仓划定的污染区、半污染区的地面、墙面采用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
专用停车场的地面每天至少2次采用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冷链运输车进入停车场要对其外部进行预防性消毒,卸载完毕后要对其里外进行彻底消毒。
每天站台操作人员撤离后,要对冻库通道地面、叉车、托盘及墙壁附属物等用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
对冻库门把手、工用具、开关及水龙头等采取75%酒精喷洒或擦拭消毒。
至少每2周对冷库进行1次彻底消毒,有检出疑似阳性冷链食品进出库时,要随时对冷库进行彻底消毒,采用降低消毒剂冰点防止结冰的配方和方法进行消毒,保证消毒效果。
加大对医疗垃圾暂存处的消毒,采用mg/L含氯消毒剂对医疗垃圾袋外喷洒消毒后套外层医疗废物袋扎口再次消毒。
采用mg/L含氯消毒剂定期对总仓的客服中心、餐厅、员工宿舍、办公区域以及冷库、经营区域进行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
2.公共区域管理工作
每天安排专人对公共区域空气及频繁接触物品表面进行2次消毒处理。
总仓宿舍及操作区产生的污水排入市政管网前须经消毒处理,安排专人负责消毒工作,在污水收集池定时定量投放消毒剂,定时排放,并做好消毒及测试记录。
生活垃圾须安排专人及时收集并统一处置。
做好食堂内外环境卫生清理,做到每餐一打扫、一消毒。
3.对进口冷冻冷藏肉品、进口货物及其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场所,每周至少开展1次环境核酸检测。
十一、商务部门
(一)重点机构/场所
农贸(集贸)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餐饮机构,理发、洗浴场所。
(二)人员防控措施
1.农贸市场从业人员:每天开展体温、症状等健康监测,确保上岗前身体状况良好。工作期间严格做好个人防护,落实佩戴口罩、手套、工作服三件套,加强个人卫生和手消毒。与顾客保持1米以上间距。优先采用扫码付费方式结账。无疫情时,每周开展1次核酸检测。有疫情时,采取“抗原+核酸”交替检测方式,每天开展1次检测。
2.商场超市从业人员:每天开展体温、症状等健康监测,确保上岗前身体状况良好。上岗全程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每周开展1次核酸检测。
3.外卖从业人员: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每天开展体温、症状等健康监测,在取外卖以及装运过程中,应当全程佩戴口罩、手套。在与顾客签收外卖过程中,减少直接接触,交谈时至少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无疫情时,每周开展1次核酸检测。有疫情时,采取“抗原+核酸”交替检测方式,每天开展1次检测。
4.餐饮机构从业人员:每天开展体温、症状等健康监测,上岗全程佩戴口罩,工作前、操作后、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顾客应双方佩戴口罩。建立员工档案管理和日报告制度。每周开展1次核酸检测。
5.理发、洗浴场所人员:每天开展体温、症状等健康监测,确保上岗前身体状况良好。上岗全程佩戴口罩,加强个人防护。每周开展1次核酸检测。
(三)环境物品防控措施
加强环境消毒,对公共用品和设施加大消毒频次。室内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设置“1米线”,确定卫生防疫监督员,避免人员聚集。农贸市场每周至少开展1次环境核酸检测。
十二、宣传部门
(一)重点机构/场所
电影院。
(二)人员防控措施
1.工作人员: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建立每天健康监测制度。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每周开展1次核酸检测。
2.观众:按照“限量、预约、错峰”的总体要求,合理设置接待上限。入场时严格测温、扫码验码(场所码、健康码、行程码)、戴口罩。
(三)环境物品防控措施
保持良好通风。做好清洁消毒,取票机、商品售货区、自动贩卖机、公共区域座椅、入口闸机、卫生间等重点区域,每天不少于5次擦拭消毒,影厅座椅扶手、3D眼镜等观众直接接触物品,每场消毒1次。
十三、文旅部门
(一)重点机构/场所
A级旅游景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卡拉OK厅),剧院等演出场所,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旅行社。
(二)人员防控措施
1.工作人员防控措施
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每天开展体温、症状等健康监测。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每周开展1次核酸检测。
2.服务对象防控措施
严格测量体温、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必要时进一步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无异常者方可进入。密闭场所、人员密集的室外场所,游客落实“1米线”、戴口罩措施。
3.场所防控措施
(1)A级旅游景区:科学合理设置游客接待上限,严格门票预约制度。实行实名制购票,做到可查询可追踪。采取互联网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