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榻榻米配朗读亭北京高校里的高配图

白癜风复发怎么办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13/4786538.html

漫步图书馆,几乎是每位大学生不可磨灭的青春记忆。除了成排书架、海量图书和宽敞桌椅,如今,大学校园里还出现花样繁多的“高配版”图书馆,这里有24小时不打烊的阅览室,供学生刷夜突击,有配备高端音影设备的音乐图书馆,邀音乐发烧友聆听品质乐曲,更有配置有榻榻米、朗读亭、护眼灯等人性化配置,让大家乐享书海。

最暖心:24小时阅览室深夜亮灯

冬夜,窗外寒风凛冽,室内暖意融融。时针滑过晚上十点,已经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的闭馆时间,正在备战考研的本科生陈扬却不必匆忙离开,他和一同奋战的“研友”们,还可以在一楼的阅览室继续学习到深夜。这项贴心“福利”源于北航图书馆开设的24小时阅览区。

自年11月开始,学校陆续将图书馆一层的两个阅览室设置为24小时阅读区,图书馆正常闭馆后,从晚上10时到第二天早上8时,这里仍对外开放,供广大学生“刷夜”自习。北航图书馆也因此成为北京首个24小时开放的高校图书馆。

北航图书馆馆长姚仰平介绍,24小时阅览室的开设,是图书馆服务多样化的举措之一,“学校这么多学生,大家的习惯和需求不一样,学习时间分布有所不同。有时遇到考试、考研或者赶报告,就需要集中突击,我们提供夜间服务时段,就是希望能为他们创造更加多样的学习环境。”

北航数据统计显示,24小时阅览室开放两年来特别受欢迎,总计约个座位,上座率很高,白天利用率大约八九成,到了晚上十点到十二点之间爆满,夜里两点多之后人会逐渐减少。

记者观察到,阅览室内不仅有成排的书刊,还有宽敞的座椅,充足的暖气以及供休息的长沙发。阅览室入口的登记表上,详细记录了每晚的自习人数,记者查看发现,从11月25日到11月29日五个工作日内,几乎每晚十点都“满员”。

姚仰平说,为了配合24小时阅览室,图书馆推出更多配套的暖心之举,其一,除了安保人员,还专门安排了老师值守夜班;其二,最近还更换了阅览室北侧的老旧窗户,提升保暖性。另外,北航图书馆陆续对24小时阅览室和其他阅览室等进行电路优化设计改造,为每个座位都配备电源插座,以供学生使用电脑。

北航24小时阅览室面向本校学生和校友开放,毕业生持校友卡即可入内,姚仰平还特意补充,“对于深夜来加班的校友,我们会主动提供一瓶水和一条毛毯,让他们有回家的感觉。”

在北航之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校也接连推出24小时阅读空间,为大学生们提供“不打烊”的学习场所。

最动听:音乐图书馆供读者聆听

如果你是音乐发烧友,可曾梦想有一处专门聆听音乐的图书馆?这样的小众之处还真有!去年12月12日,清华大学图书馆音乐馆开馆试运行。它位于学校图书馆西馆(逸夫馆)三层室,面积约平方米,有个座位,提供静音电脑、音频解码器、高品质耳机、液晶电视等设备,为读者提供高清无损音乐赏析、多媒体电子阅览、音乐图书阅览等服务。

走进音乐馆,记者发现,这里非常安静,不大的空间被划分为功能不同的区域,其中单人欣赏区配备有多台一体机,以及音频解码器和高品质耳机,供读者欣赏古典音乐;团体视听区,摆放着四人沙发,并有液晶电视、音频解码器、耳机分配器,可供两到四位读者团体视听;电子阅览区配备多台电脑,提供光盘借阅、校外人员上机等服务;音乐图书区共有数千种音乐类馆藏,可开架借阅;另外,图书阅览区则布置有休闲沙发,读者在这里可以浏览音乐类藏书。

据统计,每天来清华音乐馆的读者约三四百人次。自去年12月12日到今年11月底,选座人数合计4.1万多人次。今年10月12日起,音乐馆进入正式运行阶段,每日开放时间比原来提前两小时。

目前,清华大学图书馆正在建设音乐讲堂,未来可举办音乐讲座、音乐电影播放、音乐会视频回放、小型音乐会、钢琴独奏等,并将新增两个数十平方米的音乐研讨间,可供学生欣赏高品质音乐及交流讨论。

最时尚:“网红”图书馆自带榻榻米

年,中国农业大学周年校庆之际,新图书馆破土动工,今年,历时四年的图书馆终于在东校区落成,并迅速跻身“网红”。

这座“别人家的图书馆”到底有何魅力呢?

首先是高颜值。仅从外观打量,就可看到,图书馆外广场上,闪闪发亮的“中国农业大学”六个字闪闪发亮,其中有独特的银色反光设计,广场地面上则雕刻着二十四节气物候语;东西两侧玻璃上,篆刻着《氾胜之书》,这正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部农书。

其次是硬核配置。农大图书馆新馆总面积为平方米,阅览座位个,藏书总量为多万册,电子文献多万册,馆藏文献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农业科学、生物科学和农业工程文献为主体的文献保障体系。

最后是精准的配置。在前期设计时,农大新图书馆建设小组通过调研收集到读者的10种行为,包括专注式阅读、协同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碎片式阅读等,并为此设计出20种不同的阅读场景。

最终建成的图书馆,自习桌可以网上预约,并配备有带USB接口的多功能插座,以及可调节亮度的护目灯,对桌之间还设置了磨砂格挡,提供静心自习的环境;自习时即便听到电话铃声,也不必着急,可以躲进一旁的隔音亭放心通话。

针对休闲式阅读,层层都有可学可睡的榻榻米区域,并添置两间餐饮小屋,配备有自助售货机,学生能买到咖啡、酸奶等饮品;另外,影音学习室、无纸阅览区、开放演讲区、休闲会客区、安静研修区、朗读亭等,更为读者提供多样选择。更有趣的是,自助借还读书处还有一台“图书杀菌机”,可为图书“洗澡”。

延伸新闻

手绘描摹图书馆前世今生

今秋,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启动近20年来第一次大修。一个月后,清华官微推送《老馆闭馆的第32天,想她……》中,一组清华学生创作的手绘图火了。

这是清华大学“手绘图书馆与信息素养教育项目”成果的一部分。项目由清华图书馆信息参考部主任韩丽风指导,12名学生参与创作。项目团队决定以长图的方式,展示图书馆的魅力,并分成四个小组,开始为期半年的创作。

首先出炉的是关于老馆的手绘图,由宋昕阳、刘静茹、罗霁婉三人创作。她反复通读图书馆历史书籍和校友回忆录,和小伙伴们仔细斟酌后,挑选出十几个场景。最终的画面,质朴厚重,首先从清华二校门、大礼堂切入,由喷泉过渡到图书馆,馆内成排的书架、光洁的地板以及覆满爬山虎的外墙一一入画。长图还记录了上世纪30年代,受战争影响,清华南迁,医院的场景,以及抗战胜利后重新开馆的历史。

长约3.5米、宽9厘米的长图,容纳了60多人,没有一个是“路人甲”:

著名的“”书桌上,正伏案苦读的女大学生,是杨绛。

荷塘边,穿长衫拿教案命令“迅速转移”图书的先生,是曾任图书馆代馆长的朱自清。

连周恩来总理来观赏学生毕业设计,并邀请清华学生设计国务院宿舍的历史细节也得以还原。

“图中所绘制的每一个画面,每一句话都有出处。”宋昕阳记得,老馆内当年先进的“升降运书机”,只看过一次,为了刻画细节,她翻阅了很多历史图片。

她也曾在《雷雨》诞生的靠窗书桌上自习,“冬有暖气,夏有阳光,还有浅浅的木香,心很静。”

手绘图书馆项目的第二份长图,出现在清华官微《最爱清华图书馆,不接受反驳》的推送中,主角是现代化的西馆和北馆,由孙懿琳、黄洛怡和张若恬三人共同创作。

这幅4.3米多的长图,充满浓浓的动漫风,一共有多人入画。作品以女主角伊芙(谐音逸夫)畅游图书馆为线索,逐一呈现了馆内建筑特色和现代功能,包括馆际互借、单人研读间、团队研讨间、互动体验间以及位于地下的邺架轩等。

除了以上两幅长图,项目小组成员还在酝酿两份“惊喜”,一份是描绘数字图书馆,充满浓厚的科技感。作品中,男主角“凯峰”在小助手“图小星”的引导下,在数字图书馆中遨游,体验了水木搜索、文献传递站、数据库导航等功能,并见识了众多学术文献库。

最后一份展示美术、建筑、法律、经管、金融、人文社科六大专业分馆特色的手绘长图,最近也将与读者见面。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任敏

监制:丁肇文、王然

编辑:匡峰

流程编辑:洪园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