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位94岁的老人
在柯城区图书馆看报的照片刷屏了
照片中
老人一手捏住书页,一手点在字间
垂着头,满脸专注地坐在自己的“专座”上读报
一时间
老人的照片圈粉无数
被人民日报、钱江晚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
众多网友也被老人坚持阅读的精神所触动
对图书馆给老人提供“专座”而赞许
大家纷纷点赞留言
这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生动典范
你永远猜不到一间图书馆
能给一座城市带来的惊喜和温暖
7月24日早上9点,在柯城区图书馆报刊阅读区,顺着志愿者的指引,记者找到了照片中的读者——94岁的徐叔遗老人。
如往常一样,徐叔遗早已坐在了老年人专座区,竹斗笠和两根拐杖摆在书桌一旁,正在专注地看着报纸。今天看的依旧是当天的《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阅读这两份报纸是老人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
据了解,去年9月,徐叔遗办了读书卡,每天便雷打不动地按时到图书馆看报。在此之前,他每天都要坐公交车,去离家更远的衢州市图书馆。“现在这里近,方便,我拄着拐杖走十多分钟就到了。”住在市区佳美二区的徐叔遗说。
老人报纸读得很慢,也很仔细,从头到尾几乎所有文章,一个字一个字读过去。时间仿佛在老人这里静止,唯一变化的是老人水杯里渐少的茶水。
“徐爷爷,要不要给你加点水?”每隔半小时,柯城区图书馆工作人员钱君总要巡一次馆。这一次,她注意到老人水瓶里的水见底,便写字问道。徐叔遗看了看字,点点头,微笑着表示感谢。
原来,徐叔遗视力很好,但有些耳背,与人交流需要很大声地讲话。但在安静的图书馆,大声说话自然是不行的。于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便想了一个办法,用写字的方法与老人交流。
“我们写一个问题,然后他来回答。我们之间都是这么交流的。”钱君告诉记者。
读完两份报纸,已是中午11点半,老人准备回家。他将报纸放进报箱,走到管理员钱君身边。钱君很自然地为老人整理下帽子,挽起老人的胳膊,送他走出图书馆,然后和老人挥手告别。
“这里服务态度好,环境也好,我每次来,他们都像我的孙女一样照顾我。”徐叔遗点赞道。
许多温暖的故事持续在柯城图书馆发生。几个月前,老人读报入迷了,在座位上坐了三个多小时,站不起身,管理员马上联系了老人家属,一起送老人回家;一个月前,衢州梅雨不断,每逢老人出门遇到大雨,管理员都会打伞送老人回家;老人因身体不适未按时到图书馆,管理员“挂念”老人与家属联系了解情况……
“这样爱阅读的老人,是图书馆所有读者的榜样,拥有这样的读者,也是我们图书馆的荣幸。”柯城区图书馆馆长张娆婕相告,像徐爷爷这样年龄大的老年读者,馆里共有二、三十名,为此,图书馆不仅留了专座,针对视力不好的老年人,馆里还事先为他们准备老花镜。此外,老年人喜欢看的报刊也摆放在适宜的位置,管理员们早已和他们成了朋友,馆里还会事先与年龄较大的读者家人取得联系,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