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是当下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无论是朗读、朗诵、演讲,还是配音、相声和影视戏剧表演,都属于语言艺术的范畴,这些门类的语言艺术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我国在“文化自信”的伟大号召之下,人们通过网络的便捷,用语言来传承文化、传播知识,用语言艺术来表达情感、传递心声,展现着我们当代中国人的生活面貌与精神追求。语言艺术则承载着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风貌。
年汶川大地震,全国艺术界举行了多场赈灾义演,以庄严肃穆诗歌朗诵的方式筹集捐款,各界的艺术家用真挚的情感讲述着中国故事,发出了中国的声音,那一年中国虽然遭受着灾难,但人民的凝聚力再一次得到了展现,从那一年开始,诗歌朗诵再次闯入了大众的生活,人们发现在这个大国崛起的伟大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声,每个人都应该发声,每个人都必须发声,发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声音。
年中国首届夏青杯朗诵大赛举办,紧接着各种大型的国家级语言类艺术大赛此起彼伏,同时,电视和网络上也开始兴起语言艺术的传播,朗读、朗诵、演讲类节目此起彼伏,这时候中国正式进入了全民阅读的时代,全国各地都成立了朗诵协会和阅读会,有组织有规模地举行着各类朗诵和读书活动,语言艺术的爱好者也越来越多,从而也涌现了一大批语言艺术的实践者、艺术家和教育家。
从年到现在将近十年的时间,可以说从少年儿童到中青年乃至老年,从专业人士到社会各界,语言艺术有着广泛的爱好者群体,而且这10年间语言艺术的爱好者数量还呈现上升趋势,并且还在不断地寻求进步和提高。语言艺术表达能力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和提高呢?
如今学习语言艺术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听录音、看名家表演的视频、听专家讲座、阅读理论书籍、指导手册甚至参加专业课程培训班等。这些学习都离不开全面系统的、深入浅出的、言简意赅的、风趣幽默的优秀指导教材。
说到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风格独特的语言艺术指导书,由北京电影学院伍振国教授创作编著的《影视表演语言技巧》。这是一本与时俱进并很有创意的好书。
多年来,很多致力于语言艺术的朋友都入门不得其法,经常因为接受了道听途说的所谓专业知识而陷入困惑,或由于面对过于专业的教学方式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那么选择一本既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又表述精准还生动幽默的教科书,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在我多年的学习、创作和教学中,所大量运用的知识和方法都来自于这本书。
这本书虽然是一本影视表演专业的教科书,是伍振国教授几十年教学的积累和总结,但绝不仅限于此类专业,它甚至可以运用到与语言艺术相关的各类专业之中。
首先说说这本书的系统全面,从基础训练(呼吸、发声、吐字)、思想情感的表达(语调六要素和气息形态)、特殊技巧的训练(强声、弱声、哭与笑)到潜台词、内心独白与人物特征的挖掘与体现,再到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广播剧与配音的区别与掌握技巧,这些是一般专业语言艺术教材都会讲到的内容,然而具体到每一项内容的全面性就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优势所在了,第一,它的训练材料丰富且不拘一格,以“吐字”这一知识点为例,一般的教材只选择绕口令和单独的词组作为训练材料,而这本书还选择了诗歌、戏剧影视作品的台词,比如在写到解决声音尖细问题这一章节,伍老师选择了诗歌《古剑自咏》和美国电影《第一滴血》兰博的独白片段及话剧《哈姆雷特》中鬼魂的独白片段。再比如:在讲到解决前后鼻音混淆的问题时,伍老师选择了京韵大鼓《八爱》和单弦岔曲《风雨同舟》作为训练材料,不仅有唱词还有曲谱。像这样的例子在整本教材中比比皆是,第二,就是它的丰富性,在第六章:影视表演语言技巧中列举了“语言造型一百例”每一例都出自经典的话剧和影视剧,其中有《甄嬛传》《宰相刘罗锅》《本命年》《堂吉诃德》《哈姆雷特》《黑骏马》《西安事变》等。
再说它的深入浅出,一般的理论书理论多于实例和练习,而伍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实例,比如当讲到语言动作这一节时,他举了一组生活中的话做例子:
这工地的水管子哗哗流水,怎么没人管呢?(抱怨指责)
这工地的水管子哗哗流水,你们赶快去修!(指示命令)
这工地的水管子哗哗流水,应该修一下了。(提醒建议)
这工地的水管子哗哗流水,可要修好啊……(叮咛嘱咐)
这工地的水管子哗哗流水,再不修停工罚款!(严厉警告)
这样的例子既生动又鲜明,还能让人产生兴趣,甚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从而把语言艺术运用到生活中去。
其次,我们谈一谈这本书最大的特点:言简意赅和表述精准,这也是伍振国老师最显著的才华所在,也是本书的灵魂所在。伍老师非常善于总结,所以他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用要领口诀的方式总结成字数相同合辙押韵的话,力求一目了然、便于记忆,比如讲到“气息表现形态”这一节,伍老师讲得很细很清晰而且还很有意思:
憋气:
话说半截忽停顿
心理障碍肚里吞
只好憋住一口气
紧闭双唇气郁闷
憋气之后再说话
字如江河滔滔滚
长叹气:
内心无限感慨
感到绝望悲哀
先是深深吸气
然后叹将出来
边叹边说台词
尽是内心独白
句子断断续续
处于苍凉状态
这个特点的例子体现在书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不多举例子了,但我还要说明的一点是,这种特点属于真正的继承与创新,“要领与口诀”是中国传统的传授技艺方法,可以说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很中国”的方法,它更多地体现在戏曲、曲艺、武术、中医等领域,而伍老师把这一方法运用到了语言艺术教学中是非常难得的。这些口诀不仅精炼而且十分精准,便于学习者快速领会和掌握。
再次,我们说说本书的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在书中列举的大量的实例和训练材料会把我们不知不觉饶有兴致地带入到练习中,例如:讲到强声训练这一节时,伍老师举了这样的例子:
临危求救,高声呼喊(向高处远处叫人)
快来救火啊!快来救人哪!快来抓贼啊!
哎——六楼的王白丹——快点下来啊——
愤怒呵斥,义正词严(训斥、控诉、发泄)
你这个汉奸!走狗!卖国贼!给我滚出去!
苍天不公啊!我冤枉啊!上帝呀,救救我吧!
争辩叫嚷,大声宣传(宣传、叫骂、叫卖)
这事能赖我吗?!怎么不赖你啊?!有种的给我出来!
老街坊们——收废品的来啦!有什么用不着的废品,拿出来卖吧!
还有很多口诀写得也非常有意思,例如讲到台词的荒诞性处理:
一群嬉皮士疯笑打闹,所有人都在胡说八道;
撒呓挣似的痴言梦语,无厘头式的单纯搞笑;
夸张变形的对白独白,无缘无故地吼叫争吵;
有人残酷得连嘶带咬,有人卑鄙得严重超标。
这样的总结非常幽默且非常精准,同时令人忍俊不禁。
以上的这些是我谈到的这本书的主要特点,其实还要谈谈伍振国老师的“四个敢”,即是敢于纠正、敢于批评、敢于超越、敢于创新。
先说他的敢于纠正、敢于批评,在阐述发声原理时;纠正同类书中的疏漏之处;例如:将牙齿当作两个成阻部位,显见不妥,本书是这样阐释的:
齿部:
牙齿阻挡气流用,豁牙漏齿难兜风,
它与舌尖相配合,挡住气流挤牙缝,
牙根底部是牙龈,舌尖中音与它碰,
咬牙齐齿机妻希,开牙再发别的声。
如果说唇是大门,那么牙就是门闩。牙齿在唇与舌之间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发舌尖前音和舌面音时,牙咬得比较紧,发舌尖中音与舌根音、舌尖后音的时候,上下牙距开得大一些;发以a、o、e起头的开口呼时,牙距随着口形的变化开得最大,那些没牙老人和豁齿的人,由于兜不住风,就会影响发音的准确性。咬牙、磨牙、磕牙、龇牙、嗫牙花子也都是表达情感的动作。如果说将牙齿当成两个部位来说,是不对的,将会使学生坠入云里雾里,哪儿能说清什么是牙音什么是齿音?门牙,挨着犬齿;槽牙,又叫臼齿,怎么分得开呢?牙齿是一个整体,硬要将它们分开来讲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有的书不但将牙齿讲歪了,而且将喉部这么重要的部位丢失了。也许认为喉部不是成阻部位吧?或许前人没讲过的不敢超越,为了让学生有明确清晰的认知,本书做了详尽的阐释:
喉部:
喉是语音发源口,气门声门在喉头,
置声带振动通过喉,顺着口腔变语流。
在乎咽喉大或小,在乎腔壁薄与厚,
在乎咽喉松或紧,在乎气息够不够。
其实影响语音的头一个部位是喉部。
由于喉部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起到管乐嘴子大小的控制作用,使得气流随心变化,孕育了不同的形态,影响到后面的语言造型。尤其是哭笑之声,除腹部弹动以外,全靠喉头抖动的作用。假嗓儿(化妆音)也主要靠喉部肌肉的控制来模拟;说悄悄话和舞台上的气音托送技巧,即是将喉头作为成阻部位,使语音摩擦成形的例证。五音不全的问题也多发生在喉部。如:喉腔过于狭窄,喉部肌肉过紧或过松,声带长了息肉,都会使嗓音出现尖细、嘶哑、单薄、干闷或喉音过重或公鸭嗓儿、娘娘腔;再有练气泡音、喝勒音,不也是从喉头发出来的吗?所以归结起来:
人的唇齿舌腭喉,统管五音细分流,
各负其责有定谱,原理要领须吃透,
认真思考细品味,实践真知辨是否。
本书还将电视主持人和影视演员的一些错重音例子摆在书面上让学生去识别,以避免重蹈覆辙。这都要在观摩中发现、记录与验证。
再说说他的敢于超越、敢于创新,在讲述吐字发声,纠正语音过程中,针对过去的《北京音韵十三辙》存在的音韵混淆问题:(俄,喔音混淆,衣、淤音混淆,衣、日音混淆)重新修订了辙名:将“中东”辙修订为“正东”辙,“婆娑”辙修订为“鹅窝”辙,“一七”辙修订为“预期”辙。增添了“日蚀”辙,“二儿”辙(儿化音),相应设计了《十五辙韵律级表》。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我们推广普通话工作从理论认识上突破了一个障碍。因为此前人们不敢越过《十三辙》的坎儿。在以往的诗歌、歌词、快板儿创作中,涉及韵律问题都会有一些纠结和误导,难以做到清晰可辨。尤其在古体诗词中韵律混淆现象更为突出。
将话剧台词中的四种处理技巧整合为六种处理技巧。它们是:
台词的定向性处理,台词的抒情性处理
台词的描绘性处理,台词的双重性处理
台词的衔接性处理,台词的荒诞性处理
此前,叶涛、张马力二位老师《话剧表演艺术概论》提出“台词的合目的性处理”,“台词的双重性即多重性处理”,“台词的抒情性处理与台词的描绘性处理”四种技巧。本书补充的是衔接性与荒诞性。将十种衔接形式与喜剧的荒诞性处理补充进来,使表演理论更加系统准确,臻于完善,为了让读者清晰可辨,每一种技巧都举例说明做练习分析,使之首尾呼应。
还要说一点,就是本书的实用价值,它体现在第六章第六节“对白在拍摄中的应用”:伍老师于从事多年的制片工作中总结出三个要点:说对白要适应多变的拍摄环境;要适应时空跳跃的特点;要适应不同的拍摄方法,是其他同类书中所没有的。还有第七节“语言的技术性处理”,分别从导演角度、录音角度、演员配音角度以及胶片洗印角度谈到如何提高声音质量的问题。并且介绍了有关同期录音,先期录音和后期录音、配音以及演员试声、化妆音的相关知识,得到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吴昊教授的认可,希望能为录音系教学提供佐证。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做的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我之所以强烈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是希望广大的语言艺术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从我自身说起,我是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当年我们的台词课教材就是这本书,而这本书是年出版的,年修订后又二次出版,现在是第三次修订出版,在年的基础构架上与时俱进地加大了信息量,使其更紧贴教学的实际应用。我在毕业后的这些年里,在教学与创作时一直根据这本书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我不断地推荐给学生和朋友,可以说这本书是一本历久弥新的畅销书和常销书,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不断再版,说明了这本书的应用价值。
我在开篇时谈到了语言艺术在今天这个大时代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发展的趋势,我想到的是一个语言艺术专业的研究者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他所热爱的事业中,不断开拓创新,终于生而逢时体现了更广泛的社会价值,迎来了更广泛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