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生彦,罗栋源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与污染防

作者简介

※蒲生彦,现任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理论、技术与装备研发工作。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环境学研究科,先后在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香江学者,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土污染协同防治创新团队带头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科技重大专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任务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5篇;申请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7件;主编/参编专著教材7部;荣获首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金奖,中华环保联合会杰出青年科技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等。

※罗栋源,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土壤环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宁市高层次人才。长期从事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完成污染防治相关政策研究项目30余项。承担国家科技重点研发项目专题3项、广西科技重点研发项目3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获授权国际专利1项,国内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发表SCI论文、核心论文10余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地下水资源具有分布广泛、水质优良、供水保证程度高的特点,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地下水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污染程度不断加重,呈现出由点向面演化、由东部向西部扩展、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由局部向区域扩散的趋势;污染物组分则由无机向有机发展,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地下水污染源呈现出点多面广的态势,城镇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错综复杂。如何保护好地下水、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和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与未来较长时期非常紧迫且重要的工作任务。

▲各类型地下水污染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地下水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是重大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要求开展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遏制地下水污染加剧状况。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破坏往往难以逆转,治理和修复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无论是从地下水污染的危害,还是从地下水污染后修复的难度来看,地下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控都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就当前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而言,亟待全面开展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工作,系统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深入分析地下水污染成因和发展趋势,形成技术、经济可行的地下水环境管理和基于环境风险的分区管控模式,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网络和信息数据库,支撑地下水污染分级分类分区精准管控体系的建设,为地下水生态环境监管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层面地下水污染防治政策法规频频出台,折射出当前我国地下水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加强地下水防治工作迫在眉睫。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实施地下水资源保护、有效遏制地下水污染提出了明确要求,也对从事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起步相对较晚,缺少专门针对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专业人员和从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书籍。鉴于此,我们结合多年的理论教学和工作实践编写了《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与污染防治分区理论及实践》(蒲生彦等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7)一书。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