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听读本营销书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如今,人们忙上班、忙加班、忙带娃、忙聚会、忙旅行,忙到一年看不了十本书。好不容易翻本书,又常常觉得现在的书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对生活、工作没啥帮助,看书的时间和买书的金钱都打了水漂,不如工作或聚会来得实在。但真正读过书的人,特别是读过好书的人,内心深处总觉得看书是件快乐而且重要的事。

读书从来不是负累,这世上有一种人该工作就工作,该玩耍就玩耍,但每年照样可以读上百本书。

读书,是一种态度

对于不爱读书的人,你把问题换成“你那里有那么多时间打游戏、打麻将、谈恋爱、逛淘宝、做头发”,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做喜欢的事情你就会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如果你早早培养了阅读的习惯,读书就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你不需要太刻意去安排,书随时随手就可以读。

读书,需要有选择

每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阅读的书也需要有所侧重。比方我们读小学时,识字不多,主要是买工具书;读大学时应该多看专业书,快速成为专业人士;刚上班,很多业务不懂不明白,也只能多买多看专业书,以便快速成长;等有了一定工作经验,就需要多看打开视野的书,拓展自己的思维;当然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看一点潮流书,和时代保持同步。整体来说,需要合理搭配四类书:

第一类:工具书。

工具书不管是语言类还是专业类的,不一定随时要看,但都不可少。对这样的书,尽量选择一个好的版本,遇到不懂的可以随手翻查。

第二类:专业书。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得懂一门技术作为安身立命之本,那么这一类方向的专业书你得通读,不管是经典原著,还是最新趋势,你都得长期跟踪学习,不要指望每本买回来的书都是干货,只要能让你在现有基础上收获一些,都是值得阅读的。这样的专业书,你每年都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看几本。

第三类:视野书。

只有一种专业思维的人是很可怕的,我们应该能用不同维度去解释现实中的现象。比如一个社会现象出来了,我们不能非黑即白地去评判,假如我们能够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等多个维度去观察和思考,也许我们就能有更深入的领悟。

如果你只有一种思维模式,你就很难和别人换位思考。要了解其他的思维模式,打开你看世界的视野,主要靠读点其他专业的杂书。

第四类:潮流书。

社会在与时俱进,你要保持对时代的感觉,总得读一些新书。所以有些名人写的随笔也可以当休闲书看看,学学他们写随笔的文风、他们分析问题的思维,收获还是有的。

读书,需要会思考

读书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搅拌器,而不是容器。容器的特点是只能装一点点东西,要进来新东西,就得扔掉一些旧东西,否则装不下。而搅拌器可以把不同的内容重新组织,变成更容易吸收的饮料,化为自己身体需要的营养。

读实用的书,第一层境界是你看得懂别人的道理,第二层境界是自己能照着讲出来;第三层境界是自己能有意识去运用;第四层境界是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达到第四层境界了,恭喜你,这道理总算属于你了!

所以说,读书这件事,看来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写下来的文字也未必全是自己的,只有反反复复讲,把看的写的讲到潜意识了,成为一套方法论了,成为自己的工作习惯了,也许才是自己的。

读书,需要有方法

1.读法:形成思考的框架

通读法就是通过系统的阅读,形成一套分析问题的框架。如果一个人一开始没有扎扎实实读几本书形成思考框架,书读得越多头脑越乱,脑袋里完全是糨糊,今天听这个人说有道理,明天听那个人说也有道理,到最后就是没有自己的道理。所以,读书的时候可以反复读几本相对结构化、体系化的关于某一领域框架和业务的入门经典书,反复读,读透了,就打下今天做事的方法论底子了。

其实,这和管理电子文件夹的逻辑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的文件夹分类条理清晰,又有合理的编码导引,那么再多的文件进来,也可以很快梳理好,后续查找也井井有条,十分方便。而有的人来了新文件就随手放桌面或者下载区,不分类也不归档,时间长了,硬盘里全是这种碎片化的文件,貌似有价值的电子文档,其实真要用起来,一点头绪都没有。

人的大脑好比是硬盘,而且可以看作是容量无限的硬盘。会读书,就要学会给硬盘建立索引,然后往里面放资料,但是很多人没有先给硬盘分区,直接把吸收来的东西一股脑儿丢进去,以为反正容量大,结果就悲剧了。

2.树读法:做好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就是先圈定一个感兴趣的领域,然后搜集这个领域可以找到的图书、论文、网文进行阅读然后仔细想想那些专家的看法是否一致,慢慢得出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思考框架。

一般可以先看一本这个领域的经典图书,形成自己的框架,梳理充实完成后,开始读其他图书,大部分内容相同的,可以跳过,然后看到不同的想法,自己思考一下,认同的,就可以整合到自己的框架里。

这样读书就好比是养一棵小树,主干枝丫都有了,然后从不同资料里获取养分浇灌它,让小树长大,长出更多枝丫,如果发现有些枝丫影响整棵树生长,就剪掉它。

如果在一个领域想要有一些积累的话,用这样的方法读书能让人很快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3.图读法:学会啃硬书

硬书是指口碑好、内容多、思想含金量高的书,一般这种书,作者在其专业领域名声在外,但是要读懂作者原著或者译著,相当困难。所以,可以先把作者每一段、每一节、每一章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或者摘录出来,然后一段段把作者的大纲拼出来。现在有一个工具叫思维导图,所以,这个阶段可以把作者的思维画成导图,这就是所谓的图读法。

图读法的更高阶段是做读书笔记PPT。读一本书有很多消化它核心思想和精华的方法,把一本书的内容梳理成一个读书笔记PPT,无疑是立竿见影的方式,也是非常有挑战的方式。

做一个读书笔记PPT,不仅仅要求开动你的左脑,发挥提炼抽象概念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要求开动你的右脑,发挥你的形象化表达和展示的能力。

一般而言,做过读书笔记PPT的书,读者很难遗忘其中的内容,而且把一个好的读书笔记PPT分享出去,不仅仅帮助别人快速了解一本书,还能提升你的个人品牌影响力。

4.框读法:梳理经管书

框读法是对于有一定难度的书采取的阅读方法。比如经管类图书,我们可以试着用自己学到的思考框架去理解作者的逻辑,然后写出书评。

在阅读这些书的时候,我们可以速读一遍建立对这本书的初步阅读框架。比如:

背景(时代背景、作者等);

本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一种还是多种);

造成问题的原因(都有哪些);

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哪些且具体如何操作)。

然后再开始阅读书本内容,在阅读中丰满自己之前建立的框架。如此下来,就可以对全书有个整体的认识。

5.炼读法:读薄畅销书

一本书写出来,作者一定有他的逻辑。要把作者的逻辑从一本书里提炼出来,变成自己能够说清楚的核心观点,就是所谓的炼读,也就是把一本书读薄的过程。当然如果作者水平高,我们也许炼读到最后,也未必全部理解正确,但是这样的努力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6.逆读法:反读“传道书”

“传道书”就是作者貌似“大牛”,或者观点很有名但其实有偏颇的书。这样的书有很多观点在某种条件下是不成立的,所以我们就故意反着读。

不过逆读的话最好还是学一点儿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这样你就比较容易看出哪些问题是有隐含价值观冲突,哪些是隐含不同的假设,哪些是有逻辑错误,哪些是论据不可靠。

没有这些积累,就容易变成为了抬杠去抬杠,就不是学习心态了。

7.抄读法:摘录“大牛书”

有的书作者高你太多,你就别装内行写书评了,老老实实把别人的观点抄下来,先有个印象,将来好有机会反刍。不过在摘录的时候,适当写写自己的感受或者感悟,会更有互动感。

8.仿读法:学习工具书

有些书介绍一些方法,如果你也不知道是否有效,不管它,先读起来,然后照着做,一步步操练起来。这样的书一般是工具书,或者操作步骤写得特别清楚的书,看一百遍不如动手学一遍。

9.诵读法:阅读文艺书

比如诗要朗读出来才有味道。读完后偶尔还可以写篇评论,和作者天涯共此时,自有欢乐在心中。不过文艺书要写读后感最好的方法是对比阅读,两边一对比,差距马上就出来了。

10.闲读法:闲看快餐书

有时候有些书就是放松一下大脑,不怎么思考的。通过这样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现代人都看什么书,这类书怎样写受欢迎,尽量学一点别人的长处,就是大收获了。

读好书要做好阅读笔记

读好书一定要做笔记。阅读好书,可以按照以下四步来做笔记:

第一步:看作者简介、摘要和目录,快速了解一本书的框架,越了解作者的经历背景往往越有助于你深入思考这本书的一些观点。

第二步:快速通读或者速读一遍。

第三步:看到启发性或者精彩的单元,马上停下来做记录。

记录的方式包括:

1.写旁批,直接在书空白处写自己的想法。

2.把给自己启发的要点的页码标注出来,写到书的扉页或者尾页,变成后续汇总的索引。

3.马上把感悟心得发一条微博,回头复制粘贴也方便。

4.直接拿出笔或者笔记本,做摘录。

5.用手绘的方式画出书中有价值内容的逻辑框图。

第四步:对有感觉的书,记录了足够的素材,考虑做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灵活:

可以直接一段段摘录精华,对特别有感触的内容加一句话点评;

可以针对书的内容、价值写书评;

可以写读书心得笔记;

可以做一个读书笔记PPT;

也可以模仿作者的思维,在自己的博客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7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