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科研单位的图书与档案发展均被赋予了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
鉴于科研人员对于信息的完整性需求日益增加,为了充分发挥图书档案的综合效能,提高图书档案为科研服务的水平,科研单位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构建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是当前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2科研单位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政策与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缺乏统一行业规范
从国家层面来看,现行的管理体制中,图书馆隶属文化部和教育部,而档案系统由国家档案局指导管理,两个系统各自独立,拥有不同的规章制度,彼此之间缺乏信息互通和交流。政策上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级各图书馆、档案馆间的一体化实施和资源共享的实现。
而现今关于图书和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也较少,更缺乏指导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统一行业标准和规范,不利于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发展。涉及科研单位,例如某研究所内的图书与档案工作虽然在行政上属于同一部门,但分属不同的组,从业人员、软硬件资源以及管理模式各不相同,两个工作组分别在各自的服务器上建立适用于本系统的独立网络平台,且平台之间没有横向互联,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甚至图书、档案两组的从业人员互相不了解对方的工作方式,使用的软硬件设备不同,例如处理信息资源时编目和标引的工具不统一;著录规则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不健全,使得图书档案资源存在混合存取困难的问题。
同时由于领导层对于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认识存在不足,甚至由于更注重科研生产而忽视了图书、档案工作的发展,造成了资源配置上的严重不均衡,间接影响了图书档案一体化的发展。
例如在某研究所内就存在由于数字图书、档案馆服务器过于老旧,信息检索速度过慢而导致科研人员不愿意花时间使用数字化平台进行资料查询的现象。
2.2图书档案一体化实践不足
从国家层面来看,由于政策上的不完善,目前针对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理论虽然比较常见,但实践研究相对较弱。不管是公共图书、档案馆还是高校图书、档案馆,愿意主动做出改变,率先进行一体化可行性实验的少之又少。
对于科研单位来说缺乏政策制度的支持,更没有足够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投入到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行动中,同系统内的各单位彼此之间没有可借鉴的相关经验教训,导致一体化理论长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2.综合性人才的匮乏及从业缺陷
首先图书、档案学作为较小众的学科,我国很多高校都未设置相关专业,甚至有部分学生对这两种专业闻所未闻。其次由于受国家现行有关学位点建设政策的引导,在学科设置上追求一级学科的齐全,在突出各自特色优势学科的同时,却忽视宽口径人才的培养。
这就导致了同时精通图书馆学、档案学理论的人才不多,严重制约了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对于科研单位,例如某研究所内图书、档案工作人员都只具备单一的专业素质,也存在非图书、档案专业人员从事相关工作的情况。
虽然也能满足日常的工作需要,但缺乏能够对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的人才,惯于利用前辈留下的经验进行工作,缺乏创新性和高效性,更无法推动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发展。
同时,由于科研单位更注重于科研生产,存在对图书、档案人员前途发展不够重视的情况,许多相关从业人员不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丧失了职业自信和工作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进程。
2.4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传统的图书、档案服务方式较为被动,科研人员对基础服务一知半解成为科研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工作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科研人员忙于研究生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