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充分显现,武汉文化和旅游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在奋力建设文化繁荣的新时代英雄城市和国际滨水旅游名城、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征程中迈出了强劲步伐。汉剧领唱,奏响戏剧强市交响乐武汉是汉剧发源、发展、成熟之地,全国五大戏曲剧种纷纷来此交流切磋,武汉成为全国闻名的“戏码头”。武汉以“戏码头”为抓手,倾力打造“戏曲强市”工程。京剧院、汉剧院、楚剧院、歌舞剧院、人民艺术剧院、杂技团、爱乐乐团、说唱团等8家专业文艺院团,好戏不断。名家辈出,夏菊花、何祚欢、赵瑞泰等著名艺术家群星闪烁。近年来,文艺精品硕果累累,创作了汉派优秀文艺作品部,其中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43个,荣获国际、国家级奖项64个。楚剧《万里茶道》全国巡演近场。
汉剧《宇宙锋》表演剧照,该剧先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奖。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武汉作为全国戏曲演出交流中心地位不断凸显,成功承办第17届中国戏剧节,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落户武汉,连续举办10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琴台音乐节、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逐步成为影响海内外的艺术盛会。文化惠民,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武汉扎实推进文化惠民活动,群众文化网点星罗棋布,群众文化、文艺团体遍地开花。市、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自成体系,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城市12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目前,全市拥有15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个剧院、剧场。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深入推进,武汉市获评全国“十佳数字阅读城市”称号。
年7月23日,武汉草莓音乐节现场。新华社记者伍志尊摄文化惠民让群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武汉每年举办各类惠民文化活动场次以上。“武汉之夏”获评首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秀示范项目,“名家论坛”获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湖北小曲《鹤归来》等5部作品荣获我国群众文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政府奖——群星奖。博物馆的力量,绽放时代芳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武汉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迈上新台阶。博物馆之城建设取得新成就,武汉现有各类博物馆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18家。
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武汉上演“博物馆之夜”主题长江灯光秀活动。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考古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得到新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达到新高度。武汉全市不可移动文物余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盘龙城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项,其中,国家级19项;汉绣、武汉木雕船模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武汉市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旅产业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旅产业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新引擎。截止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2家。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21.3%。创意设计、数字直播、互联网教育蓬勃发展,加快打造“动漫之都”“游戏之都”“电竞之都”。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大众旅游、智慧旅游持续发展,旅游演艺、红色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蓬勃兴起,知音号、长江灯光秀成为城市新名片。
年,《知音号》被授予“全国首批SIT超级沉浸旅游项目”称号。这是演员在知音号上表演。新华社记者熊琦摄“春赏樱,夏看荷,秋品桂,冬观梅”的“花漾江城”品牌不断擦亮,武汉文旅释放强劲动能。年武汉获评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年成为首批全国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年荣膺首批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年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表示,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的目标定位,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奋力打造文化繁荣的新时代英雄城市。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