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让“家门口上名校”逐渐成为现实
★金字塔构造的师资梯队培养,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持续动力
★回归教育本质,实现五育并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妈妈,我发现教室里的灯光比以前更柔和了,上了一天课眼睛一点都不酸。”刚开学,现代实验小学朝二校区学生吴芷境,回到家就笑着跟妈妈分享所见所感。
孩子的感觉是最真实的。在开学前,拱墅区完成了全域中小学及幼儿园间教室的LED护眼灯改造提升工程,是全市率先启动并实现护眼灯改造全域覆盖的城区。“亮睛护眼”行动也是今年拱墅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从细微处着手,切实提升百姓的幸福感,或许正是拱墅区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的秘密所在。作为省会城市核心城区,拱墅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两个先行”。
在全面构建共同富裕和现代化新体系的过程中,教育是重要基石。在第3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回顾拱墅教育过去这一年发展轨迹:学有优教取得重大进展,教育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难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资源供给不断扩大、优质教育共建共享的新局面正在形成。这一系列的举措,让老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加强,“拱·有优学”品牌深入人心。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面向未来,拱墅教育已勾画好了一张“美好教育”的新蓝图:将更好对接学生所需、家长所盼,建一流教师队伍,创一流教育业绩,在“两个先行”中奋力打造全省教育最强区,奋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教育共富”示范新局面。
Part.A
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在教育细微处下功夫
拱墅推动“教育共富”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在家门口上好学,这是很多老百姓最迫切的愿望,也是对“教育共富”最朴素的理解。拱墅区提出了“高品质建设‘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这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名校引领又一批新校园亮相新学期
“家门口上名校”逐渐成为现实
新学期,拱墅有2所中小学、7所幼儿园投入使用,大气漂亮的建筑,让周围居民眼前一亮——
红墙灰顶,院落式布局,新落成的文澜实验中学慧澜校区简约大气。毗邻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瓜山未来社区,慧澜校区在设计上也散发着浓浓科技感。像每个教室都配备了交互式一体机、智慧讲台和实物投影仪,将完全颠覆传统课堂;智慧灯光、自动卷帘满足不同学习场景的光线需求……“我们将传承文澜中学办学基因,勇挑教改重担,为构建未来教育场景探索‘慧澜’新范本。”校长王亚权说。
“师出名门”的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小学部,是拱墅区政府与浙大城市学院合作创办的一所创新型优质公办学校。校长章汉平对学校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学校将充分依托浙大城市学院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学生自觉成长为基本追求,努力成为百姓家门口好学校的典型代表、城市学院向‘百强’目标奋进中的‘金名片’。”
“十四五”期间,拱墅区还将新建公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78所。同时深入推进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大城市学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加速推进辖区教育资源配置的优质均衡,让“家门口上名校”逐渐成为现实。
老校园迭代升级焕发勃勃生机
让更多现代化教育理念“开花结果”
好的硬件建设,是开展现代化教育的基础。作为核心城区,拱墅区有不少学校相对较老,如何深挖它们的底蕴?近年来老校园改造提质工程马不停蹄,不少老校都“重获新生”。
比如百年老校青春中学,政府投入1.2亿,对校园来了一次全新升级。不仅校舍外立面焕然一新,更难得的是,老校缺乏的功能教室在改建中获得了很大改善:科学探究室、合唱教室、舞蹈教室、国画书法室等30多间功能教室一应俱全。“提质强校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发挥学生特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些教室和场地让学生在校的学习品质和生活品质得到保障。”校长杨水生说。
同样是百年名校的青蓝小学青蓝校区,新学期迎来了老校换新颜:红色的砖墙、高高的钟楼,满满民国格调、书院特色、中国风范。整个校园改造中,一楼门厅的变化是“点睛之笔”,它被塑造成一个钟书阁式的图书馆,让孩子们想阅读时,书本唾手可得。此外美术、舞蹈等功能教室的全新打造,让五育并举有了硬件支持。
此外,还有像风帆中学、现代小学朝二校区、和苑小学等城区老校均在硬件上实现了换代升级,这让更多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能在这些老校“开花结果”,让这里的孩子也能享受最前沿的教育。
大到入学、小到洗手暖心行动一件又一件
细微处下真功夫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教育共富’的本质是公平供给,同时我们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