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赵方也来说,真正感受和爱上苏州这座城市,是从图书馆开始的。这位来自甘肃兰州的苏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一直是苏州图书馆的常客。但是最近,一些变化还是让她倍感惊喜。比如,她可以夜晚来到图书馆看书自习,参加“图书馆之夜”活动,“我们随机抽取馆员手中的卡牌,根据卡上的线索猜出书名,并在馆里找到这本书,通过这样的方式重温经典佳作真的太有意思了!”
苏剧导赏、黑胶唱片分享、苏扇制作……在苏州图书馆,读者们的阅读方式越来越新颖,体验也越来越欢愉。这种变化缘于苏州图书馆与当代百姓需求共振,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推进惠民服务,练好“本手”构建更完善的借阅服务体系,巧出“妙手”创新更丰富的阅读活动模式,实现阅读方式现代化、阅读服务智慧化,让阅读润物细无声地成为百姓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书香满苏城”,最终让新时代高品质的文化需求得到更高质量的满足。
不只是藏书与借阅的场馆,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者,苏州图书馆正在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幸福体验。
文化普惠:
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
苍翠的竹林,掩映着蜿蜒的小道,通向幽深处豁然开朗,竟藏有一座古色古香、亭台楼阁般的书院。这座书院坐落于苏州市高新区树山村,是苏州图书馆分馆,这里不仅拥有数千册馆藏图书,还自带雅致的茶馆、文化展区等,成为了当地村民和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图书馆就在我家门口,走过去几十米路,村里的年轻人也都爱去那里看书,极大地丰富了我们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树山村村民吴辰经营着一家民宿,他时常自豪地推介住店客人也去拍照、体验。
打造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场馆只是苏州图书馆倾注心力服务全民阅读的一项生动实践。从城市到农村,从都市白领到田间村民,苏州图书馆构建完善的总分馆体系,在更广泛的乡村和社区建立阅读阵地,让“单一供给”转变为“多元供给”“交互供给”,将文化的养分输送到每一根“毛细血管”,真正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为读者提供周到的“家门口服务”。
目前,苏州图书馆共建设了99个分馆,个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点,60个自助网投点。今年上半年,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苏图依然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线下服务读者.71万人次,外借图书.43万册次,举办各类读者活动场,参与32.79万人次。
公共图书馆是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面对当代读者的需求,既要优化馆藏建设与阅读环境,也要拿出文化普惠的实招,吸引更多老百姓前往图书馆自主阅读、爱上阅读。然而,各个图书馆也会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如何破题解题呢?
“图书馆不再只是具有单一的借阅功能,它可以承载各类资源与服务,开展各种活动,更像是百姓身边触手可及的‘学习中心’。”苏州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接晔深有感触地说,图书馆应该立足区域定位优化服务。我们的主阵地既要发挥地处苏州古城区,馆藏古籍、地方文献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延续千年书香的同时创新呈现出江南文化的新魅力;也要适应时代潮流,策划出更多面向年轻群体的文化交流分享活动,错位发展,相辅相成。
有了精准“配方”,方能让书香溢满全城。8月16日,以“声音房子”为主题的关爱视障儿童公益行动在苏州图书馆启动,通过捐赠“盲人听书机”“头戴式耳机”、开展阅读沙龙等活动,为视障儿童搭建起一个认识世界、感知生活的听觉空间。此外,苏图还打造“我是你的眼”视障读者主题活动,涵盖盲人读书会、无障碍电影、“超凡”盲人朗诵艺术团等,让特殊人群同样享受到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跨界融合:
创新“阅读+”丰富服务业态
在苏州图书馆,既能与阅读邂逅,也能与名家对话。今年6月,苏州市苏剧团国家二级演员屠静亚走进苏州图书馆,为广大读者带来了一场苏韵流芳之《快嘴李翠莲·辞别》导赏活动,从戏曲的“四功五法”入手,边讲解边示范,将苏剧的历史以及与昆剧的渊源娓娓道来。谈及这场活动,苏剧爱好者陈思思回味无穷:“图书馆已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样子,它越来越多元复合化,精彩纷呈的活动让我们沉浸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深耕全民阅读已不再局限于书本。苏州图书馆大胆尝试跨界融合,创新做好“阅读+艺术”“阅读+科技”“阅读+旅游”等各道加法题,不断丰富服务业态,拓宽书香维度,让更多读者在不经意间遇见阅读的美好,释放出文化惠民的“乘数效应”。
跨界融合,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在接晔看来,公共图书馆不能只是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携手更多相关单位以及专业化社会力量一起来推广全民阅读,要有更开放的心态主动“走出去”,走近百姓身边,深挖更多潜在的读者成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走进江苏书展。在今年江苏书展苏州主场馆内,“书版合璧”苏州雕版特展吸睛无数,成功“破圈”。展览展出的古籍大部分由苏州图书馆提供,观众在展区可以欣赏到清代的苏州雕版26块,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古籍26种,包括《礼记集说卷》《唐会要一百卷》《苏州府志一百五十卷首三卷》等。同时,读者还可以亲身体验古人制书、印刷的过程,深入感受古籍之美,并把印刷好的书页带回家。“将古籍和古雕版放在一起对应展览,还是第一次见,可谓别出心裁,真正把古籍‘活化’利用了起来!”苏州市民张进说。
走进苏州园林。“一座园林,半枕书香。”苏州图书馆携手苏州市园林档案馆联合举办“说园——风雅江南”系列活动,带领读者陆续走进留园、网师园、艺圃等多个苏州园林,由文化名家进行园林专著的赏析,如《留园导读》《园冶》《花窗图案集》等,并融入工匠亲授、观摩实践、夜游品赏等形式,打造兼具文化性、通识性、趣味性的实景教育课堂,打造读赏共享的阅读新空间、新品牌。
智慧共享:
数字技术让图书馆“更聪明”
点开“苏州·书仓”小程序,挑选好心仪的书籍后点击借阅,选择图书自助投递点,市民就可以轻松在家附近的智能书柜拿到图书馆送来的书。该平台整合了苏州图书馆、昆山市图书馆、吴中区图书馆、吴江区图书馆、工业园区图书馆、常熟市图书馆等丰富图书资源,通过数字技术,打通各个板块上独立的借阅系统。读者一旦发起借阅请求,如果本地区图书馆没有相应文献书籍,其他图书馆将协同响应,直接享受到跨馆借阅、服务共享、预约还书等多元化、便利化服务。
眼前看到的只是一个小程序,但“书仓”背后链接的是涵盖了苏州地区可流通共享的万册图书资源及个线下投递服务点的庞大智慧图书馆系统。据了解,苏州图书馆不仅要把苏州全市域图书馆全部接入“苏州·书仓”,融入“苏周到APP”服务体系,未来还将以此为载体,全面对接上海图书馆以及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平台,实现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通借通还。
随着全民阅读的深入推广,国民阅读习惯已经初步养成,“数字阅读”正成为图书馆推进全民阅读迭代升级的强力支撑,借助5G、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惠民服务越来越智慧化,公共数字资源也得到了最大化利用。
事实上,早在4年,苏州图书馆就开始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探索,让读者享受“你选书我买单”的书店新书借阅服务和在线选书快递到家的“点单式”借书服务。同时,聚焦分众化、精准化服务,苏图还积极转战“云端”,通过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云直播等模式,多渠道满足读者足不出户就能参与互动性强的阅读活动需求。
此外,苏州图书馆专注数字资源的自建与共享,当前正在打造集阅、听、视、资、创等为一体的数字阅读平台。据苏州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主任梁谷嘉介绍,该项目建设一期主要实现在手机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