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
博罗市场中的蔬果摊位。记者强薇摄
达尼洛夫斯基市场内景。记者屈佩摄
顾客在新特斯塔丘市场内的店铺购买食品。记者韩硕摄
圣米盖尔市场外观。记者姜波摄
随着超市卖场不断发展、生鲜电商日益流行,各国菜市场在坚守的同时,也纷纷谋求转型。通过强化专业管理、追求食材品质、举办人文活动、加强线上宣传等方式,菜市场这一古老的市场形式也在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意大利
新特斯塔丘市场
对新鲜食材的追求孜孜不倦
驻意大利记者韩硕
罗马新特斯塔丘市场的早集每天从清晨就开始了。在这栋占地超过平方米的现代建筑内,数条走廊纵横交错,奶酪、肉类、蔬菜、海鲜等食材一应俱全。尽管时间尚早,来购物的顾客已经摩肩接踵。小贩的叫卖声、人们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94号摊位是市场中的明星店铺,前来挑选的顾客络绎不绝。该摊位专营海鲜产品,从年开始就由马斯特罗亚尼家族代代经营。摊位老板达尼洛·马斯特罗亚尼听家中长辈讲,他的曾祖母安东尼娅当时每天都坐船穿梭于台伯河两岸,将最新鲜的海鲜带到当时的老特斯塔丘市场。现在,94号摊位已成为市场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摊位之一。马斯特罗亚尼告诉记者,坚持海鲜产品的新鲜度、待客热情友善是家族谨遵的不二准则,也是其传承至今的成功秘诀。
“多个摊位,多个故事,0多种产品。”在新特斯塔丘市场的家摊位中,不乏94号摊位这样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老店,每家老店都有着独特的故事。来自本地和世界各国的顾客在新特斯塔丘市场品味美食,也在老店中感受这家市场悠久绵长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变迁。
特斯塔丘市场原本是露天市场,20世纪初就已初具规模。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老市场受到环境等条件的限制,逐渐不能满足民众的购物需求。年,市场从几百米外的特斯塔丘广场搬迁至现址。新市场建筑主打简约风格,以玻璃和钢材进行构架。沿袭罗马传统的露天市场特色,新市场在建筑四周安装了穿孔面板,自然风和阳光可以直接进入市场大厅。
作为具有悠久饮食文化传统的国家,意大利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百年来,新老特斯塔丘市场保持竞争力的“金字招牌”,就是其始终如一的高食品质量。市场负责人洛伦佐·吉伯蒂介绍,“市场内销售的所有农产品都经过意大利农业监管部门的层层检测。这里贩卖的所有蔬果都必须标示保质期,对于摊位卫生我们也有着严格标准。”严格的食品质量要求成为市场摊位得以持久经营的保证。皮萨诺家族经营的果蔬店已有60多年历史,“对食材新鲜度的追求孜孜不倦,让我们拥有了一批忠实的顾客群体。”店主保拉·皮萨诺介绍。
根据意大利农业种植主协会的调查,菜市场在意大利食品供应链中占据中心地位。该国农产品市场联合会主席法比欧·帕罗蒂尼表示,“年,超过六成的意大利人每月至少逛一次菜市场。”
对很多顾客来说,新特斯塔丘市场不仅是选购食材的好地方,也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场所。“我在特斯塔丘市场买了20多年菜了。从老市场到如今的新市场,所有的摊主、甚至是他们的家人,我基本都认识。”阿德里亚娜·法比奥妮在市场附近居住。她说,很多人像她一样,喜欢在菜市场一边购物,一边同熟悉的摊主交流,仿佛会老友一般,倍感亲切。
近年来,新特斯塔丘市场也通过线上宣传扩大市场知名度。人们通过市场的官方网站,能了解每个摊位的历史和特色。在市场管理者的引导下,不少摊主也开通了社交账号,分享店铺的商品及故事,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
俄罗斯
达尼洛夫斯基市场
赋予市场多元化的人文属性
驻俄罗斯记者屈佩
在莫斯科南部的图拉地铁站旁,一栋形似洋甘菊花朵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座建筑的顶棚错落起伏,宛若14片巨大的洋甘菊花瓣;顶棚中央是直径15米、状似花蕊的透明圆顶,兼具照明和通风功能。极具风格与美感的外观设计,让很多人误以为这是一座艺术博物馆。事实上,这里是一座充满生活气息的菜市场——达尼洛夫斯基市场。
达尼洛夫斯基市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3世纪。年,该市场正式成为一座集体制菜市场。20世纪7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市场周边建起一批现代化建筑。莫斯科市政府将这座露天市场也纳入统一的建设规划当中,聘请了两位建筑师进行设计。历经10年的修建,这座洋甘菊状的建筑终于落成。
起初,受到管理层频繁更换、缺乏统一管理理念、卫生条件较差等因素影响,达尼洛夫斯基市场曾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陷入经营困境。年,市场被私营企业GinzaProject收购。该企业秉持“打造高质量美食体验”的理念,通过改善卫生条件、引入咖啡馆和美食店等措施,让市场环境焕然一新。当年,该市场获得《莫斯科时报》评选的“最佳城市改善奖”。
整修后的市场内部呈同心圆结构,围绕中心位置,顺次排列着生鲜产品、水果蔬菜、奶制品、肉类、各式香料等各种食材摊铺。人们既可选择现场购买,也可以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