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溢校园
阅读文化是一种文化样态,是由阅读知识、阅读价值和阅读行为构成的复合体。但是,阅读文化不会自然形成,它需要培育和建设,需要引领和践行。因而,对阅读而言,除了有书、有空间,最重要的,是要有“人”的阅读。就教育而言,一位教师的阅读史,既是他的精神底色,也是他的教育蓝图;一名学生的阅读史,既是其家庭阅读的缩影,也是其学校阅读境界的呈现。因此,用教师的阅读来引领学生的阅读,用学生的阅读来推进学校的阅读,才能形成期待的书香校园。
教师:阅读的引领者
人民教育家于漪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做教师,永远在学习的路上。而阅读,则是世上最便捷、最高效、最优质的学习方式。身为教师,其阅读的要求又不同于完全个性化的自我阅读,而必须站在生命发展和人格完善的高度,来进行教师的特殊阅读。基于此,笔者所在的学校里推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师阅读。
围绕学科教学阅读。在自己的学科专业领域,教师必须精耕细作,多读本专业的书籍,方能让自己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力,成为一名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以语文学科为例,无论是《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专业的期刊,还是活跃在大学讲坛的钱理群、王尚文、李海林、孙绍振、蒋成瑀等语文教育专家的著作,或是战斗在中学教坛第一线的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名家的著作,再到叶圣陶、夏丏尊、朱自清、陈望道、吕叔湘等语文大师的著作,都成为学校图书馆的必备书目,也成为语文教师的必读书目。
围绕中学教育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要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懂得而且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科学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们的工作”。因为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必须阅读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等方面的书籍,反复思考其中的真谛并运用于实际的教学行为,这也是教师读书的最终归宿与目标所在。因此,诸如《重塑大脑,重塑人生》《大脑的未来》《教与学的新科学》《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心理学与生活》《社会心理学》等书籍,都是学校教师的阅读书目。
围绕学校管理阅读。好教师不等于好干部,因为教学与管理是两码事。身为行政干部,除了阅读学科类、教育类的书籍,还应涉猎管理类书籍。尤其是校长,不但要开卷有益,还要掩卷而思,要将管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融会贯通,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在学校行政会上,一项固定的议程就是干部进行管理类书籍的阅读分享。《学校如何运转》《学校转型》《让教育真实地发生》《学校组织变革研究:校长的视角》等学校管理类书籍;《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七个关键》《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领导力》《细节决定成败》等企业管理类书籍,都是干部阅读和分享的对象。
学生:阅读的践行者
当一所学校有了爱读书、会读书的教师做阅读的引领者,这里的学生自然就会成为阅读的践行者。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都会成为一种力量,引导人向上和向善。当拥有专业阅读的教师面对学生时,他的影响是温暖而持久的。正是在教师阅读的引领下,在书香氛围的熏陶下,学生用自己的阅读实践构建了学校阅读的另一道风景线。
如果说,教师阅读主要聚焦学科专业、教育科学、学校管理,那么,学生的阅读则充分体现了与课堂的深度融合、与生活的紧密关联、与兴趣的自我契合三大特点。
课堂:专题阅读常态化。真正的阅读不在一朝一夕,而在持之以恒。对于学生而言,最有效的阅读是植根课堂、深耕课堂。因而,利用课堂进行常态化阅读,助力每名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语文教研组基于现行教材,充分整合教材资源,选择高中阶段语文学习所涉及的屈原、陶渊明、苏轼、张岱、鲁迅等八位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专题阅读的课程开发。比如,围绕苏轼开发了“黄州突围:从苏轼到苏东坡”专题阅读课程,整合语文教材中苏轼在黄州时期创作的诗文(《赤壁赋》《后赤壁赋》《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等),补充苏轼年谱、《宋史·苏轼传》等资料,链接《苏东坡传》《苏东坡突围》等经典书籍与文章,引导学生在专题阅读中解读黄州期间的真实苏轼,深度探究“从苏轼到苏东坡”的心路历程。此类专题阅读在语文课堂中依托教材有序进行,呈现出精彩的“群文赏读效应”,让专题阅读、深度阅读得以常态化开展。
课外:时事阅读即时化。课堂固然是学生阅读的主阵地,但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社会是最大的课堂,课堂是最小的社会。学生触手可及的现实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因而,学生的阅读行为也应当与生活紧密相连,将阅读的视角投向真实的社会、鲜活的时事。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语文教师以敏锐的触角,从生活中寻找阅读素材,开设了四大时文阅读专题,引导学生开展即时化的时事阅读,将语文与生活、文化紧密相连。比如,针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引发的诸多评论,开设了语言专题,精选《疫情当前,怎么火了一句唐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刷屏,并非只是文字的影响力》《除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还有哪些诗词让我们充满力量》等七篇文章,引导学生从语文、语言、文化等多角度评析这一社会热点新闻。针对快递小哥的新闻,开设了“职业专题”;针对隐瞒新冠肺炎病情现象,开设了“公民专题”……这种突破课堂限制、链接时事热点的阅读,不但让学生的阅读素材更加鲜活、阅读视野更加广阔,更让学生意识到了阅读与生活、与人生息息相关。
假期:兴趣阅读个性化。有人说,阅读是一场发现之旅,而这场旅行收获的大小,取决于阅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尊重阅读个性、呵护阅读兴趣,是激发阅读者主观能动性的首要法则。每年寒暑假的阅读,学校的宗旨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在尊重中引导,在引导中提升。
“假期阅读推荐书单”就是最好的例子。放假前,学校会请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并写出推荐理由。之后以全校投票的方式,票选出最受欢迎的10本书,然后作为学生们假期阅读的选择书目。开学后,各班开展读书报告会,选择同一书籍的学生自动组成一个阅读小组。根据分享情况,各班再挑选几名学生,在全年级开展“年级同读一本书”分享活动。这种阅读分享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而分享中的相互启发、相互碰撞、相互欣赏,也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阅读没有边界,成长没有上限,阅读可以让你在拥有儒雅的风度、时间的厚度、胸怀的宽度和思想的深度的同时,改变自己的文化基因。
(作者:赵清芳系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副校长、成都市成飞中学校长)